貴州省博物館

揭開神秘面紗 勾勒多彩風情(華夏博物之旅)

本報記者 程 煥

2020年10月05日08:5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貴州省博物館籌建於1953年,老館位於貴陽市雲岩區北京路。新館於2013年6月28日遷址建設,佔地100余畝,展廳面積較老館擴大了近3倍,現藏有27萬余件文物、化石及標本。

黃平苗族銀花帽

這件黃平苗族銀花帽(圖②)征集於1957年,其樣式在黔東南黃平縣一帶廣為流行。

銀帽重2050克,由帽架、帽箍、帽身、帽羽頂、帽尾羽五部分組成。帽上大量出現鳥、羽造型,皆同當地鳳鳥崇拜的傳統相關。

黃平苗族銀花帽上,間有蝴蝶、螳螂嬉戲的造型,它們同鳳鳥一起矗立在花簇,或翔或踞,形態逼真,給人以銀光閃爍、生機勃勃的印象。

胡氏貴州龍

貴州有豐富的古生物化石資源,從距今6.35億年的埃迪卡拉紀到258萬年前的第四紀均有化石記錄。特別是三疊紀生物群,是生物進化史上脊椎動物演化最為精彩的篇章。

貴州龍是水生古爬行動物,四肢尚原始,沒有特化成鰭腳。1957年,中國地質博物館古生物學家胡承志先生,在興義市頂效鎮綠蔭村,採集到一批小型爬行動物化石。經中科院專家鑒定,這是中國乃至於亞洲首次發現的鰭龍類化石(圖⑤),距今有2億多年,屬於腫肋龍亞目腫肋龍科的一個新屬種,特命名為胡氏貴州龍。

東漢銅車馬

東漢銅車馬(圖④)於1975年在貴州興義萬屯8號漢墓出土,是貴州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銅車馬為一車一馬,全長112厘米,通高88厘米,所用構件多達300余個。其中銅馬由馬耳、馬頭、馬頸、軀干、尾巴等11部分裝配而成。銅車則由駕馬、輪軸、車廂三大部分組成,在銅馬頭部、臀部和車篷面上,尚存小塊鎏金裝飾。

銅車馬車廂嚴密封閉,採用鎏金技術、髻尾造型及十二輻條輪轂結構。考古學家推測,此車可能是古代貴族婦女所乘的“輜軿車”(泛指有屏蔽的車子),墓主人很可能是一位女性。

西漢飾立虎銅釜

西漢飾立虎銅釜(圖③),2000年出土於赫章縣可樂鄉。器外壁布滿煙炱(tái,煙凝積成的黑灰)痕跡,顯然曾是實用器。

釜是一種用途廣泛、制作工藝簡單的器皿,圜底釜尤其適應山區、水澤的地理環境。它既可作炊器,也可直接用做食器。飾虎銅釜是貴州夜郎文化的代表器物。

宋鷺鳥紋彩色蠟染褶裙

蠟染是我國古老的傳統印花工藝之一,在古代被稱作蠟纈(xié),纈指的是染色顯花的織物,廣泛流傳於南方少數民族地區。這件褶裙(圖①)誕生於宋代,由棉質土布制成,顏色明麗,紋飾豐富。棉質的裙身,除了採用蠟染,還兼具刺繡與挑花工藝。

褶裙上部的紋樣,以飛翔鷺鳥紋為主,這是吉祥的象征。下部主體則以流雲的紋樣為主,顯得飄逸輕靈。褶裙暈染的藍色,有深淺濃淡的分別,應該是經過了兩次上蠟之后才會出現的效果。

這件褶裙對研究貴州蠟染史、古代貴州民族服飾及其演變有重要的作用。

(圖①②③④⑤均由貴州省博物館提供)

原刊於《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05日 第 06 版)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