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尹岱石
獲批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是貴州從內陸腹地變為開放新高地的重大機遇。
“十三五”期間,貴州搶抓機遇擴大開放,內外並舉、全域統籌、量質雙升,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在區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明顯提升。當前,貴州省持續保持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全方位開放戰略,構建立體開放通道體系,擴大開放領域,放寬准入限制,積極引進優質要素資源,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在西南內陸腹地構筑起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新高地。
大力拓展開放合作新空間
9月28日10時,一列滿載近300噸貴州茶葉的班列緩緩駛出遵義閣老壩站,這是貴州開行的首列中歐直發測試班列。班列運載的這批紅茶和綠茶,來自湄潭、余慶、金沙等貴州茶葉主產區,貨值約1億元人民幣,它們將北上4800多公裡,從新疆出境,8至10天后直達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
“中歐直發班列的開行,改變了傳統物流模式,極大地縮短了運輸時間,貨物運輸成本較之前可降低20%左右。”省商務廳副廳長潘路生表示,將以貴州中歐首列直發測試班列開行為契機,和各部門進一步加強溝通協作,以更高的標准、更強有力措施推動我省口岸通道的構建,讓我省中歐班列開行不但“行穩致遠”,更要跑出開放“加速度”,助力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
當前,貴州正搶抓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新機遇,以陸海新通道建設為引領,加快構建開放發展新格局,在“暢通、高效、經濟”上下功夫,加速推進通道基礎設施建設,打造西部地區物流樞紐﹔深度對接和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區發展,加強與全國重點區域及周邊省份合作,擴大對外開放合作,形成寬領域、多層次、全方位的開放格局。
結合腹地經濟條件、區位特點和發展需求,貴州正積極打造現代化物流樞紐體系——依托貴陽都拉營國際陸海通物流港、遵義現代物流新城、貴陽改貌鐵路物流基地、貴陽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等,創新通道運行組織模式,提高通道整體效率和效益,著力提升國際物流功能。
作為貴州陸海新通道組織運營單位,去年5月,由遵義交旅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合資組建的陸海新通道運營貴州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今年,該公司又承接起貴州中歐班列開行工作,成為國內首個陸海新通道和中歐班列二合一平台公司。
截至9月28日,今年該公司開行鐵海聯運班列123列、公路班車384班﹔開展中歐班列搭乘測試40次、整列進出口搭乘測試各1次、直發班列測試1次,貨物發往德國、荷蘭、波蘭、白俄羅斯、俄羅斯、瑞典、匈牙利、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
促進開放型經濟大發展
作為內陸省份,貴州通過擴大開放加快發展,大力培育發展開放型經濟,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發展對外貿易,統籌“引進來”和“走出去”,建立開放型經濟新機制,積極參與國際國內市場競爭,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據省商務廳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貴州貨物進出口317.2億元,增長15.1%,排名全國第三。其中,出口增長33.1%,排名全國第一。
近年來,貴州大力培育競爭新優勢,營造更優越的發展環境,引進更多的資金和企業,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游客,同時也助力更多“貴州造”的好產品、好品牌在全球提升知名度和影響力。
9月21日,貴陽海關所屬銅仁海關順利完成關區首單進口通關和稅收征管業務,標志著貴州各市州企業均可在家門口報關,實現貴陽海關隸屬所有海關機構“全域通關”。
貴陽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銅仁海關對外開辦通關一體化和稅收征管業務,結束了屬地企業異地報關的歷史,將有力支撐地方外貿企業進出口業務的開展,進一步降低通關成本。
今年1月,省商務廳還印發《省商務廳關於認定境外營銷服務公共平台的通知》,認定貴州詹陽動力重工有限公司在肯尼亞建立“貴州省(肯尼亞)工程機械營銷服務公共平台”。平台負責人張俊介紹,作為貴州開展對外服務的第一家營銷中心,從傳統的制造業升級為制造服務,平台將為希望走入東非的貴州企業牽線搭橋,提供市場信息、產品展示、物流咨詢、貨物存放等多種服務。
作為貴州的傳統優勢產業,今年1至7月,貴州出口茶葉496.7噸,貨值2035.4萬美元,同比增長67.6%,出口對象從緬甸、越南等周邊國家,擴大到歐美和港澳台等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
據貴陽海關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23日,貴州累計搭乘進出口中歐班列332標准集裝箱次。其中,出口中歐班列202標准集裝箱次,貨值3976萬元,主要商品包括吉他、茶葉、馬桶蓋等﹔進口中歐班列130標准集裝箱次,貨值441萬元,主要商品包括木材、潤滑油脂等。
打造開放發展新平台
貴州雖地處內陸,但自古以來就具開放基因,如今更具開放視野。今年2月,貴州印發《關於支持貴安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促進貴陽市、貴安新區融合發展,推動兩地在產業配套、招商引資、公共服務等方面優勢不斷疊加釋放,成為全省實施擴大開放、后發趕超的排頭兵。
貴陽和貴安新區聚集了貴州“1+8”國家級開放創新平台中的三分之二,推動兩地高質量發展,形成政策“窪地”,有利於提升貴州對外開放水平、吸引更多發展要素匯聚,從而抓住當前東部沿海地區產業升級的機遇,“集聚式”地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
“如果沒有貴陽貴安融合發展的背景,我們的發展可能不會這麼快!”借助雲岩區相關政策及貴安新區廠房資源的支持,首家入駐貴安雲岩產業園的貴州愛康嘉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僅用26天便完成落戶投產,實現口罩日產量70萬隻,這讓公司負責人王兵感慨不已。
近年來,貴州實施重大發展平台夯實提升工程,為擴大開放和招商引資提供有效載體。
2019年,貴州出台實施《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差異化發展實施意見》,綜合保稅區新增企業36家,進出口總額8.2億美元、佔全省12.5%﹔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不斷完善,貨物申報業務應用率持續保持100%﹔下放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權限,原產地証書與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証書實現“兩証合一”,各類進出口許可証100%電子化,進口和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大幅壓縮59.4%和53.2%。
同時,成功舉辦中日青年企業家(貴州)經貿交流活動、跨國公司西部行——走進貴州、第二屆進口博覽會貴州經貿交流會等重大經貿交流活動,赴俄羅斯、英國、意大利、瑞士開展經貿交流活動﹔對接國(境)外優強企業300家,新引進外資企業90家﹔策劃編制開發區招商引資項目800余個,全省開發區新引進5000萬元以上招商引資項目511個,到位資金420.2億元。(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馮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