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英雄才會誕生英雄,爭做英雄才會英雄輩出。如果說奮斗奉獻是一個強大國家和優秀民族不可缺少的血性根脈,那麼崇尚英雄則是一個民族崛起必須擁有的價值取向與自強情懷。捍衛英雄,就是捍衛我們民族的精神豐碑,捍衛全體國人的信仰支柱,捍衛走向復興的動力源泉。
英雄歸故裡,浩氣存天地。在第七個烈士紀念日到來之際,第七批117位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由專機護送回國,安葬於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祖國和人民沒有忘記你們!”“向最可愛的人致敬!”轟鳴的戰機、接風的水門以及真摯的話語,寄托著人們對英雄的崇敬與哀思。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70年前,數百萬將士保家衛國,遠赴沙場。從上甘嶺到長津湖,從鬆骨峰到龍源裡,在各項條件極為艱難、裝備差距極為懸殊的情況下,將士們用“小米加步槍”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范例。這一戰,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也打出了幾十年的和平發展環境。這一戰,近二十萬志願軍戰士英勇犧牲,烈骨忠魂長眠在異國他鄉。70年滄海桑田,英雄的功績彪炳史冊,英雄的事跡廣為傳頌。近年來,在中韓兩國政府努力推動下,一批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陸續回到祖國。山河無恙,魂兮歸來,我們用最高的禮儀迎接英烈回家,是對錚錚英魂的深情祭奠,也是對英雄精神的最好禮贊。
英雄是人類歷史天空的璀璨星辰,更是一個時代的精神坐標。透過長征將士,人們驚嘆於“風雨浸衣骨更硬”﹔走近抗戰軍民,人們感佩於“一寸山河一寸血”﹔品讀抗美援朝故事,人們更能深刻理解什麼是“謎一樣的東方精神”。無數先賢英烈不僅以其頑強抗爭推動了歷史進步,更以其堅定信念、無畏氣概和高尚品格,挺立起了民族精神的萬裡河山。歲月變遷、時代更迭,但“血,總是熱的﹔薪火,賡續不斷”。新中國70多年一路走來,各條戰線涌現出了一批又一批英勇戰士、建設標兵、改革闖將。面對一窮二白的困境,“王進喜們”豁出性命,支撐新中國建立起完備的工業體系﹔面對強敵環伺的挑戰,“於敏們”鞠躬盡瘁,推動國家走向安全地帶﹔面臨追趕世界的緊迫,“南仁東們”躬耕不輟,助力“中國號”彎道超車、劈波斬浪……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正是英雄精神的代代傳承,才讓我們在很多方面跑進了先行區、挺進了無人區,書寫下民族復興的滄桑新篇。
崇尚英雄才會誕生英雄,爭做英雄才會英雄輩出。如果說奮斗奉獻是一個強大國家和優秀民族不可缺少的血性根脈,那麼崇尚英雄則是一個民族崛起必須擁有的價值取向與自強情懷。不可否認,承平日久,社會轉型,利益分化,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網絡時代,各種觀點泥沙俱下,一些錯誤思潮乘虛而入,刻意歪曲歷史、抹黑英雄的現象確實存在。而對英雄烈士的詆毀、貶損,對英雄事跡的解構、質疑,污損的是國家和民族的集體記憶,傷害的是億萬人民的質朴情感。黨的十八大以來,從設立烈士紀念日“立大德於社會”,到建立功勛榮譽表彰制度“揚大義於國家”,再到制定英雄烈士保護法“布大信於天下”,一系列強有力的行動,展現了黨和國家捍衛英雄、褒獎英雄、尊崇英雄的堅定決心,激起了全社會的廣泛共識和行動自覺。而當制度土壤日漸培厚,愛國情懷、英雄精神的種子也會在億萬人民心中生根發芽、生生不息。
和平不是英雄的退場,而是英雄的新生。今日之中國,早已走出亡國滅種的險境,但必須銘記“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新中國“站起來”不過70多年,放眼世界,霸權主義、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依舊強大,中國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就越處於國際矛盾的風口浪尖。再看國內,在走向復興的關鍵階段,矛盾問題、短板弱項仍有很多,“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可以說,今天我們所面臨的危機挑戰並不比過去少。新長征路上,征服“雪山”“草地”、跨越“婁山關”“臘子口”,更加呼喚“為有犧牲多壯志”的英雄精神,以及“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英雄人物。這個意義上,捍衛英雄,就是捍衛我們民族的精神豐碑,捍衛全體國人的信仰支柱,捍衛走向復興的動力源泉。
有媒體發起過一項調查活動:“誰是英雄?今天,我們一起尋找”。大家舉薦的人選,有家喻戶曉的國家棟梁、時代楷模,亦不乏名不見經傳的平凡人物——甘當樵夫的扶貧干部,堅守深山的鄉村教師,執甲逆行的白衣天使……英雄就在我們身邊,各個地方各個領域各條戰線,都有斗志昂揚、忘我奮斗的英雄身姿。在這個“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大時代,從英雄的精神世界裡汲取養分,在國家前進的征程中標定人生方向,我們都將成為這部英雄史詩的書寫者和見証者。
“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勛永垂不朽”“哪有什麼歲月靜好,隻不過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今天是烈士紀念日,國之大典致敬英雄,國人的英雄情結始終鮮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讓崇尚英雄成為這個時代的鮮明氣質,養浩然之氣、勵鴻鵠之志,我們定能寫就新時代的發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