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百業興,先行在交通。交通,自古都是為政之大略,民生之要義,經濟之命脈,社會之基石。
近年來,在畢節市七星關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七星關區兒女以心血、汗水、智慧、意志,掀起了一次又一次交通建設熱潮,打通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徹底改變山區落后的交通面貌,筑就“大道通衢聯八方”的立體交通格局,譜寫了大氣磅礡的奮進篇章。
畢節正式邁入高鐵時代。周海東攝
雲上高鐵跑出脫貧致富“加速度”
千百年來,畢節市七星關區在坐擁青山綠水的同時,也吃盡了崎嶇山道的苦頭。交通的重重障礙,阻擋住了七星關兒女奔向小康生活的步伐。
“要想富,先修路”成為七星關兒女世代的堅守與接力。
交通強國,鐵路先行。鐵路作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骨干,始終發揮著先行引領作用,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然而七星關區因地形、氣候等眾多因素,鐵路建設難度極大、進程滯后。歷代七星關人以“螞蟻啃骨頭”的勁兒,多次迭代和探索,吹響了鐵路進發的“沖鋒號”。
2019年12月16日,成貴高鐵開通,結束了七星關區不通火車的歷史,七星關兒女一步邁入了“高鐵時代”﹔緊接著,總投資12.98億元的隆黃鐵路敘永至畢節段建設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計劃於2022年3月建成,區內裡程25.889公裡。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鐵路網的鋪就讓七星關區脫貧攻堅的步伐鏗鏘有力。七星關區清水鋪鎮的橙子、撒拉溪鎮的雞蛋、朱昌的水果蘿卜、青場鎮的白茶等“烏蒙珍寶”帶著綠色基因,陸續搭上“黔貨出山”的列車,沿著“一帶一路”前行,到達全國人民的餐桌上。黔貨出山、黔貨出海、黔貨出境正變得更快捷、更方便、更低成本。
高鐵通車促進了城際區域協同發展,同時也構建了“鐵路+產業+脫貧+旅游”四位一體的農村格局,帶來了農村生產理念、模式的變革。“七星七景”、雞鳴三省等文化旅游資源走出深閨,步入西南地區及珠三角的“三小時經濟圈”,群眾依路搞產業、沿路搞商貿、借路搞運輸,貧困戶開客棧、跑運輸、當導游,吃上了“旅游飯”,實現了脫貧摘帽。
“鋼鐵巨龍”任馳騁,穿山越海筑坦途。如今在七星關的田間山野,熊熊燃燒的鐵軌如絲帶纏繞在山水之間,穿越在阡陌沃野,讓群眾的求學就醫之路不再遙遠,綠水青山變成了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未來,七星關區將以成貴高鐵開通為起點,不斷提速鐵路建設,推進“擦邊鐵路”向“過境鐵路”“樞紐鐵路”的發展。
畢生高速。郭凱 攝
萬裡公路打通城市建設微循環
公路是經濟發展的大動脈,撐起區域文明發展的天空。
七星關區地處烏蒙腹地,地理區位優越,是畢節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川滇黔渝結合部區域性中心城市……可以說,七星關區交通的發展,是烏蒙大地的脊梁與命脈。
然而,昔日七星關區的交通建設還處於低水平發展階段,起步晚、難度大,加上先天的不足與后天的種種困難,導致公路密度偏小、技術等級低。滯后的路網,死死扼住城市發展的咽喉。
為了打破交通瓶頸,近年來,七星關區把交通建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軍、主力軍,以“構筑大通道、建設大動脈、疏通微循環”的思路,加快推進全區交通建設,一場場轟轟烈烈的交通建設大會戰在烏蒙大地拉開了序幕。
2001年貴畢高等級公路通車,大大縮短了畢節到省會城市的距離﹔2011年七星關區啟動通村油路計劃,昔日“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鄉間小道,換裝成村村通的硬化路﹔2012年12月31日,杭瑞高速遵義至畢節段正式通車,實現了高速公路“0”的突破……
從沒有一寸公路,到公路連接著千村萬寨﹔從百步九折縈岩巒,到交通網絡交錯縱橫。一代代七星關兒女削平山嶺鋪大道,跨越江河駕虹橋,在歷史的考卷上寫下了奮進的答案,構建起外聯內通、覆蓋城鄉、功能完善的立體交通骨架。
昔日,車行烏蒙路漫漫﹔今朝,一日千裡亦非難。咬定基礎設施建設不放鬆,換來了交通建設翻天覆地的跨越式發展。七星關區現通車裡程達210公裡,其中建成國省道426公裡,縣鄉道1655公裡,村組道路3688公裡,實現了30戶以上自然村、寨硬化路全覆蓋。今年,七星關區還將投資1億元完成10條100公裡縣鄉公路路面提升改造工程,徹底消除農村公路中梗阻。
天當棋盤星作子,地當琵琶路作弦。如今,蛛網密布的公路大循環網絡和交通建設規劃的大格局,從根本上改變了交通閉塞、行路艱難的落后狀況,拉大了城市框架,帶動了社會發展,方便了人民的生產和生活,鋪就起七星關經濟騰飛的康庄大道。
同心立交橋。郭凱 攝
空中走廊打造聯動發展新高地
內陸城市想要開放,必須向天空要資源。
作為一個地方對外開放的標志和重要窗口,機場是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提高開放程度、改善投資環境、擴大對外交流的重要載體。
2007年2月,國家民航局在全國民航“十一五”規劃中期調整將畢節機場建設納入民航“十一五”規劃新建的民用機場項目。2009年9月19日,畢節機場舉行奠基儀式,試驗段工程隨即全面展開。2013年6月,畢節飛雄機場通航,實現了七星關兒女世世代代的“飛天”夢想。
截至2019年,畢節飛雄機場開通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23個大中型城市直飛航線,可通達全國16個省市區,旅客吞吐量從2013年的7萬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121萬人次。
隨著機場的通航,航線不斷增加,七星關區人力資源、厚重文化、現代農業、特色產業等優勢,釋放出巨大效能,來自全國最前沿的科技、信息、管理、服務、消費等要素,正在這裡交融薈萃。與此同時,七星關區連接發達地區、通達重點旅游城市的功能日益完善,“千裡烏蒙一日”成為了現實,越來越多的市民和游客通過畢節飛雄機場的起降航班,將“烏蒙山寶”帶出大山。
今年,畢節飛雄機場累計運輸烏蒙珍寶40余噸,七星關區洋芋、雞肉、橙子等土特產通過“空中走廊”走出深閨,源源不斷進入千家萬戶。
大道如碑,山河為証。十年前,人們對“綜合交通樞紐”隻能望文生義﹔而今,在七星關區,人們正便捷地完成著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的換乘。在波瀾壯闊的時代進程中,七星關區實現了從“交通閉塞”到“外通內聯”的跨越發展,越織越密的交通網擎起了烏蒙山區挺立的“脊梁”,縮短了山高水長的七星關區與世界的距離。
放眼今日,七星關區立體化、快速化、高效化的大交通格局四方鋪開,承東啟西,連南貫北,多向輻射。展望未來,七星關區的交通建設將穿山越河,長虹飛架,暢達八方,助推鄉村振興,筑夢全面小康。(李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