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裡的鄉村變遷:近距離感受中國發展加速度

2020年09月29日15:2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貴州鎮遠9月28日電 題:鏡頭裡的鄉村變遷:近距離感受中國發展加速度

作者 周燕玲 劉鵬

在貴州省鎮遠古鎮一棟有著上百年歷史的木房裡,屋檐下挂著兩幅照片,一張是懸崖之上的村庄,周圍山巒疊嶂﹔另一張照片裡蜿蜒曲折的通組公路像一條緞帶盤踞於群山峻嶺之中,圖片下方注明:“通往城裡的‘天路’終於修好了”。

28日,在此間由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中國新聞社共同主辦的多彩貴州·第十三屆中國原生態國際攝影大展(以下簡稱,大展)上,幾百幅展示中國脫貧攻堅及鄉村發展變化的圖片,讓觀展者近距離感受中國農村發展變化的速度。

“在我的鏡頭裡,中國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兩幅圖片拍攝者焦波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說,作為紀錄片拍攝者如果不拿起攝像機記錄下來,那就是失職。

兩幅圖片拍攝地為貴州省20個極貧鄉鎮之一的石朝鄉大漆村。2016年焦波帶著拍攝團隊進駐該村,一待就是300多天,2018年4月,反映大漆村脫貧攻堅進程的紀錄片《出山記》上映。在本屆大展上,《出山記》背后的故事完整展出。

記者了解到,2016年大漆村共有貧困戶435戶1803人,幾乎佔了全村人口的一半。近年來,大漆村基礎設施逐步改善,家家戶戶修通連戶路,香榧種植產業及養殖產業發展壯大,當地人均年收入由2013年的不到4000元(人民幣,下同)提升到800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53萬元。

從1974年起拍攝《俺爹俺娘》到《鄉村裡的中國》,再到貴州拍攝《出山記》《進城記》,焦波一直把鏡頭對准中國鄉村,並在5年時間裡拍了8部脫貧攻堅紀錄片。在焦波看來,鄉村是中國的根和衣食父母,而中國脫貧攻堅是一件偉大的工程,必須記錄下來讓后人看到。

此次“脫貧”主題展還展出了近百張記錄“告別”貧困的照片,其中就有一組《烏蒙山搬遷記》。烏蒙山片區是集革命老區、民族聚集地、貧困山區於一體的區域,也是攝影師尹永宏的家鄉,正是對家鄉的熱愛和作為一個攝影人的擔當,讓他拿起手中的相機記錄下真實的面貌。

“山的那邊沒有了故鄉。”尹永宏說,這是他在拍攝《烏蒙山搬遷記》主題攝影時感觸最深的話語。“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烏蒙山區地理、氣候、交通等方面嚴重制約了當地發展,搬遷成為唯一走出大山的途徑。

此次大展上,尹永宏20余幅攝影作品系統展示和記錄了當地為何要搬,怎麼搬,搬出來后的生活場景。作為中國脫貧攻堅主戰場,貴州於2015年12月率先在中國啟動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目前已全面完成188萬人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搬遷數量上相當於冰島全國總人口的5倍多。

尹永宏說,這場“大遷徙”也是中國脫貧攻堅重要成效之一,作為攝影人,在中國的快速發展中,更應該拿起手中的相機記錄中國的發展速度。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