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指攥拳”之勢司法保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

2020年09月27日15:2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以“五指攥拳”之勢司法保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

9月2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組織的“司法護航美麗長江”集中調研宣傳活動在重慶啟動。在當天的啟動儀式上,重慶、四川、貴州、雲南四省(市)高級人民法院簽署了長江上游跨區域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 李純 攝

中新網北京9月27日電 (記者 李純)隨著本月25日中國法院首部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白皮書的發布,由最高人民法院組織的“司法護航美麗長江”集中調研宣傳活動落下帷幕。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最高法特約監督員和媒體記者轉戰重慶、湖北、江西、江蘇多地,調研宣傳司法工作如何為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駕護航”。

五天時間、四個省(市),一路跟隨調研宣傳活動,中新網記者觀察各地相關舉措后發現,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已形成“五指攥拳”之勢。

9月21日,中化涪陵化工生態環境修復基地,昔日的磷石膏渣場已完成封場閉庫、覆土復綠,綠草間點綴著波斯菊和格桑花。 李純 攝

讓專門人做專門事

成立專門的環境資源審判庭是近年來多地各級法院加強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的有力舉措。據《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狀況》白皮書顯示,截至2020年6月,長江流域各級人民法院因地制宜設立環境資源審判庭、合議庭(團隊)、人民法庭(巡回法庭)共1203個,實現了對流域重點區域的全覆蓋。

9月21日,中化涪陵化工生態環境修復基地的滲濾液收集池,深綠色是水體富營養化的表現。 李純 攝

在此過程中,各地人民法院針對環境資源案件的審理逐漸摸索出了一些先進做法。例如,重慶法院借助相關研究機構和院校專家的力量,通過科學試驗明確犯罪行為對水生生物損害的程度與機理,從而構建相對科學的水生態環境損害程度量化評估體系,以期實現對水生生物犯罪的精確打擊。

再如,江西法院創立了“環境損失計算五結合法”裁判規則,綜合考慮原告訴請、案件事實、鑒定結論及專家意見、被告履行能力、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確定生態環境損害的賠償數額。

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環資庭庭長趙翎對中新網記者表示,隻有設立專門的機構,才會有專門的人員去研究環境資源審判的專門問題,進而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形成經驗加以推廣。

9月21日,中化涪陵化工生態環境修復基地,磷石膏滲濾液處理站已建成投運一年半。經過處理的滲濾液達到排放標准。 李純 攝

數據顯示,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長江流域各級人民法院共依法審理各類環境資源刑事案件80356件,民事案件287119件,行政案件122215件,公益訴訟案件4944件以及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件91件。人民法院依法公正審理案件,促進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改善和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聯合作戰”打贏長江生態保衛戰

本月21日,來自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的相關負責人員在重慶簽署框架協議,共同建立長江上游跨區域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司法護航長江又增添了新的流域跨區域環資審判協作機制。

9月23日,被封停在鄱陽湖上的採砂船。 李純 攝

近年來,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導下,長江流域的司法協作機制得以逐步建立和完善,長江經濟帶11省市和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簽訂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沿江法院圍繞上中下游不同特點分別簽訂司法協作協議。可以說,長江全流域以及重點區域的司法協作模式已初步形成。

建立司法協作機制的同時,完善集中管轄機制也是異地法院之間的一種合作方式。例如,江蘇建立“9+1”環境資源集中管轄審判體系﹔江西在“五河一江一湖”流域和部分重點區域設立11個環境資源法庭,構建以生態系統或者生態功能區為單位的跨行政區劃集中管轄機制。

9月23日,正在經歷生態修復的江西廬山東牯嶺礦山已初現綠意。 李純 攝

若跳出法院系統觀察,保護長江生態環境的“聯合作戰”更在於司法與行政執法的協作。在集中調研宣傳活動本月22日於武漢舉行的長江流域環境資源司法執法協作座談會上,各方與會人員就此問題多次提出意見與建議。

長江水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吳道喜建議,構建人民法院與長江流域管理機構的會商協作機制,就涉及水管理事務的重大前置性工作建立專職的協商制度,提升行政執法與司法的協作效能。

湖北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沈學軍認為,應當建立長江流域生態違法案件的聯席會議制度,每年召開一到兩次聯席會議,通報新形勢、分析新問題、協調監管等工作。

禁漁!給長江10年時間

自2020年1月1日0時起,長江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保護區以外的天然水域,以及鄱陽湖、洞庭湖等大型通江湖泊除保護區以外的天然水域,最遲自2021年1月1日0時起實行暫定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間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

9月25日,在江蘇南京長江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內,科普展廳裡擺放著長江白鰭豚的模型。 李純 攝

中國這一力度空前的禁漁舉措,也使司法保護長江生態環境更具現實意義。

本月22日上午,武漢市江漢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肖修海等三名被告人非法捕撈水產品罪一案。經審理認為,三名被告人違反國家保護水產資源法規,在全面禁捕的長江新螺段白鰭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域內,使用電拖網、電捕魚等嚴重破壞水生態環境的工具和方法捕撈水生生物,情節嚴重,其行為均已構成非法捕撈水產品罪。

在長江航運公安局黨委副書記、政委張京甫看來,長江禁漁是下一階段行政執法與司法之間一項非常重要的協作內容。

本月25日在南京發布白皮書的同時,最高法發布了10個長江流域水生態司法保護的典型案例,其中首個案例就涉及非法獵捕野生動物。被告人熊某輝等3人在禁漁期、禁漁區採用禁用方法,捕獲兩隻白鰱魚和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胭脂魚的幼魚,並造成胭脂魚死亡。一審法院以非法獵捕珍貴野生動物罪判處3人有期徒刑6個月,並處罰金2000元人民幣。

“有人可能不解,三個被告人不就是逮了三條魚麼,為什麼要給予這樣的刑罰?”最高法環資庭庭長王旭光指出,發布這一案例就是要體現在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漁的鐵規不能隨便觸碰,國家重點保護的動植物不能隨便觸碰。“要以違法必究的案例昭示,必須自覺遵守國家的法規禁令,共同保護我們的母親河,使長江能夠在寶貴的禁漁期內得以恢復勃勃生機。”

懲治犯罪與修復生態相統一

今年6月初,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舉行了推進長江流域10年禁漁司法行動暨世界環境日專題視察活動,93213尾幼魚被放入長江。這些幼魚的數量是6起電捕魚案中被捕撈魚類的總和。6起案件的被告人均因採取“電打魚”等國家禁止的捕魚方式非法捕撈,被處以相應刑罰或罰金,並通過增殖放流的方式承擔生態修復責任。

“修復”是中新網記者5天來頻頻耳聞的熱詞。在審判環境資源案件的同時,長江流域各級人民法院立足不同生態環境要素的修復需求,探索適用補種復綠、增殖放流、護林護鳥、勞務代償、技改抵扣、分期履行等形式多樣的生態修復方式,實現懲治犯罪與修復生態相統一,促進長江水生生物資源恢復。

在中化涪陵化工生態環境修復基地,企業在兩年內實現停工停產,完成磷石膏渣場封場閉庫、覆土復綠,滲濾液處理站建成並投入運營,受損的生態環境得到修復。

在廬山市人民法院東牯嶺礦山生態環境修復基地,礦山亂石已清理完畢,高陡邊坡建設了挂三維網噴播植草護坡等應急工程,裸露的山體逐漸恢復綠色生機。

在瑞昌市人民法院長江生態司法修復基地,被告人繳納的生態修復資金被用於基地建設,以打造集生態理念傳播、生態政策法規展示、生態司法教育、生態司法修復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基地。

“環境資源案件與其他案件相比,最大的區別在於特別強調對受損生態環境的修復。”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楊臨萍指出,堅持恢復性司法理念,既要注重環境法律責任的追究,更要注重生態環境的修復。

生態環境普法教育要“走到田間地頭”

旁聽過22日武漢市江漢區人民法院的庭審后,全國人大代表、鶴峰縣金泰牧家庭農場主宋慶禮表示,最深刻的感受是要將司法保護生態環境的全民參與、全民值守理念“入腦入心”。

旁聽法院庭審、參觀生態修復基地、參加座談交流……對於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最高法特約監督員而言,這次行程緊張的集中調研宣傳活動也是一次對司法保護長江生態環境狀況及其普法宣教工作的深入了解。多位代表、委員就加強普法教育特別是長江流域的環境資源司法教育建言獻策。

9月25日,江蘇南京長江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一角。 李純 攝

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敦化市大石頭鎮三河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谷鳳杰表示,司法宣教工作要走到田間地頭、到校園中去,讓更多的人民群眾學習相關法律知識。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派森百橙汁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彥 表示,希望多運用“以案釋法”的形式,更加簡化、明了地介紹法律知識,令人更易接受。

全國人大代表,九三學社中央常委、社會服務部部長徐國權則提出,生態環境保護必須依靠制度。他也建議法院通過發布典型案例的方式,促進全社會共同關注生態環境保護。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嘉陵江航道管理處北碚航道站站長王小萬建議,大力宣傳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督促相關部門加大漁業保護力度。此次集中調研宣傳是一次很好的法治宣傳和環境科普活動。

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江西省委會副主委、新余學院院長張玉清表示,引導民眾將生態保護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來,這一點尤為重要。環境資源審判“不是想判罰更多人”,而是要通過案例讓老百姓尊重生態環境和野生動物保護。他也提出,應當讓更多人了解這次“司法護航美麗長江”活動的成果,以“得到教育和啟迪”。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