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能提質增效 擦亮教育品牌

——貴陽南明區著力加強優質學校品牌引領示范工作

2020年09月25日09:27  來源:貴陽日報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近年來,南明區始終把教育發展擺在首要位置,著力加強優質學校品牌引領示范工作,引入優質資源合作辦學,通過賦能提質增效,促進南明教育品牌效應輻射該區內外。

依托集團辦學

推動教育均衡發展

南明區常住人口超過92萬人,大量適齡幼兒和兒童正在成長。如何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這成了南明區委、區政府的重要課題。

“南明區山水中學成立於2012年9月,是南明區山水黔城小區配套建設的一所公辦初級中學,也是貴陽十八中教育集團第一分校。”南明區山水中學校長戴曉葦說,該校扎實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形成了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學校教育、教學及管理水平得到家長和社會的廣泛認可,“2019年,我校被評為貴陽市教育工作先進集體。”

在南明區,通過集團辦學途徑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例子還有很多。該區通過深入實施“名校+薄弱學校”的集團化辦學模式,以優質學校作為教育集團龍頭,建立優質教育新體系,讓牽頭優質學校把優秀管理干部、辦學理念輸送到其他學校去,加強區域內教師的經驗交流,擴大區域內優質教育的輻射和引領效應。截至目前,該區已組建貴陽十八中、貴陽二十一中、貴陽十六中、貴陽十四中等初中教育集團,下設8個學區﹔組建甲秀小學、尚義路小學、南明小學、苗苗小學、南明實驗小學、達德小學、解放橋小學、南實二小等小學教育集團,下設15個學區。

7月5日,貴陽高新區管委會、南明區政府、白雲區政府聯合舉行甲秀小學高新分校簽約儀式,甲秀小學正式落戶貴陽高新區。“近來,不少區(縣)到南明區尋求教育支持。我區教育局按照市、區的統籌安排,積極發揮南明教育資源優勢,助力全市教育實現均衡發展。”南明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鄧文乾說,甲秀小學高新分校項目啟動后,區教育局積極配合高新區推進各項工作,確保學校如期建成、如期開學,並繼續推動和其他區(縣)的合作,切實縮小區域辦學差距。

引進優質資源

構建完整教育體系

“隨著高一新生今秋入學,甲秀高中三個學段全部配齊。2021年,我們將迎來首批179名高考生,這也是檢驗教育教學成果的關鍵階段。我們將充分發揮教育教學優勢,查找不足、補齊短板,凝心聚力、精准備考,不負學生的努力和家長的囑托。”甲秀高中教務處主任熊靜說。

作為貴陽市中心城區,“區內沒有優質獨立高中”一度成為南明教育工作的缺憾。為健全優質教育體系,南明區委、區政府、區教育局主要領導多次赴上海考察,於2018年5月與全國名校——上海格致中學達成合作辦學協議,合辦南明甲秀高級中學,實行“辦學傳統和辦學特色一體化”“育人目標和培養方式一體化”“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一體化”的“三個一體化”管理。

“建立甲秀高中,不僅引進了優質教育資源,更填補了南明區沒有獨立性高中這一空白,讓南明區構建起從學前到高中的完整教育體系,‘優質教育強區’建設步伐得以加速邁進。”鄧文乾說,甲秀高中每門高考學科都由上海格致高級中學特級教師作為專業指導老師,校內所有教師均需赴上海格致高級中學輪訓一年,確保上海格致高級中學的優質辦學理念、管理措施在南明落地落實,得到良好發展。

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推動教育資源均衡發展,既要有內生動力,也需要外部動力。除與上海格致中學合辦甲秀高中外,南明區持續加強對外教育合作,鞏固京筑合作辦學成果,堅持高點定位、高速推進京筑合作辦學5所﹔突出教育對外合作,建立與北京、上海等地優質學校校際間交流學習機制,通過中國教育學會年會、全國基礎教育整改委會議等平台加強交流,發出南明教育好聲音。

緊盯提標提質

力促教師隊伍成長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近年來,南明區持續推進教師隊伍擴容提質,僅2019年便新增教師339人,教師年齡結構、專業水平等結構性矛盾基本得到解決。今年,該區深入推進教育系統聘用教師“員額制”管理,完成200名“員額制”教師招聘工作,教師隊伍進一步穩定。

南明區著重從三個方面加強教師培訓——在“德”方面,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的基本方向不變,黨管教育的根本遵循不變﹔在“能”方面,主抓能力和素質提升,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培訓以及搭建專業學科平台,力促教師自我革新、自我提升﹔在“傳”方面,著重抓傳幫帶,通過“一個骨干教師帶幾個徒弟”等方式,讓全區教師隊伍迅速成長。2016年,南明區骨干教師佔全體教師比重為11%﹔目前,這一比重已增長到33.4%。

此外,南明區通過實施“三名工程”,推進教師培訓專業化、有效化,推動教師成長持續化、常態化。目前,已建立50余個“三名工程”領銜工作室,培養省市級教育骨干240余人、教壇新秀100余人,為教育提標提質奠定堅實人才基礎﹔堅持教師“專業化發展”原則,持續實施“教師減負減壓”行動,著力優化教科研體系和隊伍,加大教師專業化培訓投入力度,強力推進學段學科建設,建立完善“學研訓”一體化的教師培養機制﹔堅持“減負提質”原則,加快研究成果轉化,推動新課程標准和評價體系建立,破除唯分數論、唯升學論的痼疾,確保整體教育質量持續提升。

“近年來,我區教師隊伍的成長速度有目共睹,我們也評選推薦一大批教師、教育工作者,參加全國、全省的優秀評選,從2017年至今,我區教師在全國、全省教學類比賽中約有1200人次獲獎。”鄧文乾說,通過建強師資力量,該區全面激活教育發展新動能。(許巧英)

(責編:吳鋒(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