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一直被視為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終極武器”。中國疫苗研發不但領跑世界,而且始終堅持國際合作,不為囤積居奇謀取經濟政治資本,更不為推行單邊利己的“疫苗狹隘民族主義”,而志在造福民眾、惠及世界,彰顯出一個東方大國的胸襟氣魄與責任擔當。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疫苗研發進展牽動人心。日前,世衛組織首席科學家在例行發布會上高度評價了中國的疫苗研發計劃,表示中國有幾種候選疫苗處於臨床試驗的領先階段,其中一些已被証明有效。這一消息備受輿論關注,也堅定了人們徹底戰勝疫情的信心。
疫苗一直被視為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終極武器”。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疫情,中國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一手抓防控救治,一手抓疫苗研發,布局了5條技術路線同步推進,全國上下數千名相關領域的科學家集中攻堅。7月22日,我國已正式啟動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9月初在京舉辦的服貿會上,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等產品也驚喜亮相。更重要的是,中國疫苗研發不但領跑世界,而且始終堅持國際合作,不為囤積居奇謀取經濟政治資本,更不為推行單邊利己的“疫苗狹隘民族主義”,而志在造福民眾、惠及世界。正如習近平主席在多個場合所承諾的:中國新冠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后,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為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作出中國貢獻。
作為2020年最大的“黑天鵝”事件,截至目前,新冠肺炎全球確診病例已達三千多萬,死亡人數近百萬。這場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全球危機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疊加,讓世界格局面臨更大變數。可以說,這場疫情不僅是對各國執政能力的大考,也是對全球治理體系的檢驗、對聯合國成員國責任擔當的檢驗。回溯這大半年來,中國本著公開、透明、負責任的態度,積極履行國際義務,第一時間向世衛組織、有關國家和地區組織主動通報疫情信息,第一時間發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第一時間公布診療方案和防控方案。在自身疫情防控面臨巨大壓力的情況下,盡己所能為國際社會提供援助,有力支持了全球戰疫。攜手合作、共克時艱,與某些國家高筑壁壘、隔岸觀火,某些人“甩鍋”塞責、以鄰為壑形成鮮明對比,中國的實際行動,更彰顯出一個東方大國的胸襟氣魄與責任擔當,更彰顯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真誠願望。
“中國謹慎地走入了大國角色”,這是數年前外媒的敏銳觀察,而全球戰疫裡的中國擔當,讓“大國更應該有大的樣子”愈發可觀可感。何為大國?可能包括幅員遼闊、實力雄厚等諸多因素,但責任與擔當同樣是不可或缺的維度。在中國的價值理念中,始終秉承“兼濟天下”的情懷,數千年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傳統哲學,“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大同理想,講信修睦、善待他人的平和稟性,強不凌弱、富不侮貧的民族文化……涵養出中國以和為貴、美美與共的世界觀念。從整體意識、全球思維、人類情懷的視角出發,自然不會熱衷霸權主義、強權政治,隻會努力尋求和諧共存、合作共贏。
隨著回歸世界舞台中央,中國這套“大國觀”漸漸升華為獨具特色的外交理念,並化作獨具大國風范的言行。比如,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動承擔國際責任,實打實推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亞投行等全球公共產品﹔在國際交往中堅持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無論國家大小、強弱、貧富,始終“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著辦”,理性面對不可避免的競爭與分歧﹔面對逆風逆水、重重阻礙,依然堅定立場原則,堅定捍衛多邊主義……垂范先行的大國行動、尊重他國的大國品格、逆風而行的大國氣魄,為全球治理體系注入新的力量。
人類社會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戰勝各種挑戰和困難的歷史。放眼未來,各種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問題還會不斷帶來新的考驗。然而,無論怎樣的“黑天鵝”振翅,“灰犀牛”當道,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都沒有變,各國人民對合作共贏的期待都沒有變。這場疫情再次告誡世界:人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任何國家都不能從別國的困難中謀取利益,從他國的動蕩中收獲穩定,否則別國的威脅遲早會變成自己的挑戰。后疫情時代,國際社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團結合作,更需要維護多邊主義,更需要堅持國際公正和道義,也更需要大國體現出大的樣子。
2020年還剩不到100天,此時回望,習近平主席新年賀詞中的一段話讀來意味深長。“歷史長河奔騰不息,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洶涌。我們不懼風雨,也不畏險阻。”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這是中國最堅定的選擇,也是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的必然。(胡宇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