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校對接” 推動產業扶貧

2020年09月23日08:24  來源:貴州日報
 

“我留下來吧。”2017年4月,同期的其他6名工作隊員陸續申請回單位上班時,2016年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隊長陽江鴻懷著對基層工作的情懷和對困難群眾的牽挂,毅然決然地留下來,在做好新隊員傳幫帶工作的同時,繼續完成脫貧攻堅使命。

2016年初,遵義醫科大學決定選派陽江鴻同志擔任2016年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隊長,同時兼正安縣新州鎮頂箐村黨支部第一書記。

得到消息后的陽江鴻內心充滿了矛盾,他知道這是組織對他的信任,更知道脫貧攻堅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任務,是踐行一名共產黨員光榮使命的時刻。但是,此時他家中正有一對即將參加高考的子女,還有兩位八旬老人,一旦他奔赴扶貧一線,家中的重任就落到了妻子的肩上。回家后,當他把這個消息告訴家人,家人的反應出乎他的意料,全家人都鼓勵他一定要把工作做好。“你看我們身體好著呢,可以自己照顧自己,別擔心。”86歲高齡的老父親不斷囑咐他,一定不要辜負組織的信任,讓他打消所有顧慮。

作為一名長期在高校機關工作的干部,農村基層工作對陽江鴻而言既熟悉又陌生,他堅持學習,討教於民,討教於干,不斷豐富自己,積極參加駐村培訓學習,不斷提升基層工作能力。

駐村之初,陽江鴻便實地走訪新州鎮9個行政村,第一時間掌握了全鎮的支柱產業、人口結構情況、村情民意、貧困程度、醫療衛生、教育教學等信息。作為第一書記,他積極與頂箐村村“兩委”班子成員、黨員、老干部座談溝通,了解村的基本情況,摸清村主要經濟來源、組戶人員結構等情況。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陽江鴻深入貧困戶家中,通過與貧困戶面對面接觸,了解了他們的家庭人口及成員情況、住房情況、勞動力情況、產業情況、收入情況、致貧原因、幫扶意願措施等信息。同時,通過發放聯系卡、連心袋,組織院壩會、田坎會、群眾會,全面掌握村情民意,實地調研各村小學、幼兒園、衛生室,了解鄉村教育教學和醫療衛生建設運行情況。陽江鴻把上級制定的惠民政策“口袋書”提煉成要點寫在筆記上,經常拿出來看。筆記不離身,筆不離手,走到哪裡記到哪裡,一年半時間裡,他撰寫學習筆記、工作日記、民情報告10萬余字。

陽江鴻深知,脫貧攻堅沒有新興產業支撐、沒有村級集體經濟,還固守傳統農業模式,農民增收只是一句空話。

村民鄭繼平夫婦因為生病,兩人均無勞動力,靠著家裡的一點玉米地艱難地供著兩個孩子上學。

“你們家裡沒有可用的勞動力種地,有想過發展其他產業嗎?”鄭繼平一家的特殊情況讓陽江鴻很擔心。

“不敢想啊,怕折騰不起。”鄭繼平有些無奈。

“可以嘗試一下養蜂,不需要太多勞動力。”在陽江鴻的推薦下,鄭繼平參加了村裡的蜂養殖培訓班,先從4桶蜂開始養殖。

慢慢的,鄭繼平養殖的蜂從4桶增加到了15桶,年收入可達4萬元。改變傳統農業模式,鄭繼平一家增了收。

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陽江鴻充分發揮派駐單位和挂幫村資源優勢,幫助村“兩委”理清產業發展思路,用規劃引領,積極探索壯大集體經濟的發展路徑,在漢田壩建立起了頂箐村蔬菜基地,切實解決了頂箐村村級集體經濟的空白問題。同時整合資源,在頂箐村培育起了靈芝、中藥材(白花前胡、柴胡、黨參、丹參、重樓)等產業﹔協助其他3個村加強經濟建設,在龍崗村形成了林下家兔生態養殖基地、尖山子村反季節蔬菜種植等產業,真正做到了“一戶一業”,切實增加了農民收入。

陽江鴻積極協調學校食堂和動物實驗中心,在新州鎮建立遵義醫科大學無公害蔬菜基地和實驗用兔直供模式,採取合作社與遵義醫科大學直供蔬菜供應模式,實現“農校對接”。在龍崗村建立了遵義醫科大學實驗用兔基地。

在精准扶貧工作中講政策、理思路、爭項目、謀發展,陽江鴻帶著群眾編織了一條條產業扶貧的紐帶,搭建了一座座脫貧攻堅的堅實橋梁,把所駐村與派駐單位緊緊相連,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