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科技創新增添金融動力(財經觀)

午 言

2020年09月21日09: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加快科技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人民高品質生活、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從金融業的角度看,如何發揮好自己的作用,為科技創新提供更強動力,這其中既有機遇,也提出了新的課題

  機器人大堂經理、“送貨上門”的金融服務車、無影無形的數字信用卡……在不久前閉幕的2020年服貿會上,很多金融高科技成果紛紛亮相,讓人眼界大開。

  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生活的影響力與日俱增,金融無疑是對科技進步最敏感、被科技成果改變最多的行業之一。輕點手機掃碼即可完成付款,無接觸移動支付已成市場主流﹔很多貸款業務的辦理時間從“以天計”縮短到“以分鐘計”,大量過去很難得到貸款的小微企業順利得到支持,融資成本還有所下降﹔技術手段讓數據多“跑腿”,越來越多的銀行業務足不出戶就能辦理,效率大大提高。凡此種種,都體現了科技為金融行業帶來的深刻變化。

  金融是科技創新的應用者和受益者,也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者。加快科技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人民高品質生活、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從金融業的角度看,如何發揮好自己的作用,為科技創新提供更強動力,這其中既有機遇,也提出了新的課題。

  近年來,我國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科技“含金量”高的新興產業迅猛發展,這離不開金融業的有力支持。隨著我國金融體系不斷完善,金融市場分層日益精細,所提供的金融產品越來越豐富,對科技產業的支持也更加精准有效。為化解科技型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金融機構動了很多腦筋,針對科技企業推出專項授信額度、“融資服務直通車”、科技貸等等,這些低門檻、低利率、高效率的定制化金融服務,如同汩汩清泉滋潤了很多科技型小微企業。

  然而,要真正適應科技創新的步伐,金融業需要付出更多努力。金融植根於實體經濟,也要適應實體經濟的發展變化。與傳統產業相比,科技型產業的發展規律有較大不同,往往具有非常鮮明的成長性特點,這對金融提出了新的期望和要求。從大的金融結構看,我國金融體系仍存在失衡情況,雖然近些年來金融供給已經得到很大優化,但與加快科技創新的迫切需求相比仍有距離。今后,繼續推動金融結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及時為科技創新輸出足夠動力,是金融業需要完成的一個重要任務。從具體的企業看,很多科技型小微企業掌握著有價值的技術,但其中相當一部分企業難以得到及時的外部融資支持,這就需要金融業繼續提高服務覆蓋廣度和深度,用創新的辦法促進融資便利化,幫助更多科技型小微企業茁壯成長。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如何更好支持基礎研究,也是一個亟待關注的新課題。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基礎研究需要國家財政加大投入力度,也離不開社會資本的積極參與。基礎研究往往周期相對較長,沒有太強商業性,與市場聯系也不那麼緊密。在這樣的領域,金融機構想要參與進去,發揮應有的作用,就要找到合適切入點,拿出更具創新性的金融產品,從而助力基礎研究形成持續穩定投入機制。

(責編:羅彬月、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