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產業鏈升級激發新的增長點(微觀)

白 龍

2020年09月18日09:1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一碗米飯”拉動了從種植、加工到餐飲外賣的全產業鏈升級,供需兩端都激發出新的增長點

  大米被稱為“五谷之首”,米飯是中國人餐桌上的主角。近年來,隨著消費升級和人們飲食結構的變化,“一碗米飯”的內容正在悄然發生改變。

  很多人有這樣的直觀感受:人們的“飯量”變小了。不久前的一份美食趨勢報告証實了這一點,並且提到,20斤裝的大米曾經是家庭採購的標准件,如今1斤裝的大米頗受歡迎。主食需求量的減少,折射出中國人由“吃不飽”到“吃得飽”再到“吃得好”的歷史性轉變。以往,老百姓講的是“吃飽就行”,膳食結構比較單一,以主食為主。而現在,城鎮居民肉、禽、蛋、奶等食品消費顯著增加,米飯、饅頭等主食消耗量隨之下降。和上一代人相比,如今人們盛米飯用的碗變小了。

  人們的餐桌也更“講究”了。主食要粗細糧搭配,蔬菜要有機的,水果要當季的,雞鴨魚肉要新鮮的……就主食來看,糙米飯、五谷米、全麥饅頭、雜糧面包等,也在人們的餐桌上取得一席之地。這背后,體現著健康餐飲理念的日益普及。在“吃得好”的基礎上,人們為了追求合理飲食和健康身體,紛紛摒棄了油膩、重口味食物,轉向低熱量、低脂、低糖、高纖維的食物,能做“低糖飯”的低糖電飯煲也出現在很多人的廚房裡。健康、節約、簡單的飲食理念,正在成為生活新風尚。

  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一碗米飯”拉動了從種植、加工到餐飲外賣的全產業鏈升級,供需兩端都激發出新的增長點。比如,在種植方面,一粒高品質的中國大米要經過138天的生長周期,農民採用手工插秧、鐮刀收割等傳統的種植方式,保証大米有機質含量達到3%至10%﹔在加工環節,一些地方的消費者可以通過一款“社區智能無人碾米機”,在屏幕上選擇要碾制的大米品種、保留糠層的程度、購買數量等,即碾即取﹔在外賣平台,“半份飯”“一人食”廣受年輕人歡迎……圍繞“一碗米飯”,正在涌現越來越多的創業新機遇、增長新動能。

  有報告顯示,高端大米市場潛力巨大。據測算,2023年,我國高端大米市場規模將達到約600億元。大米消費升級,給廣大農民增收帶來機遇。雲南元陽紅米、內蒙古扎賚特大米、內蒙古興安盟長粒香大米……這些電商平台上的熱賣大米,通過更加暢通的物流渠道,有力幫助貧困地區農民增收。不僅如此,區塊鏈和物聯網等技術的進步,也令食品安全溯源成為可能。打開手機“掃一掃”,就能看到每袋大米從生產、質檢到物流全過程的詳細溯源記錄,最大程度保障了消費者和農戶的利益。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今天,全社會都在樹牢節約意識、養成節約習慣。我們要節約每一粒大米,也要通過一袋大米、一碗米飯的消費升級,不斷拉動經濟發展,從而讓中國人的餐桌更加豐富多樣。

  【觀點摘錄】

  糧食,它既是一種實物存在,但同時也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一種希望,它是人們對基本生存條件的信心,對自己的明天仍能擁有平凡小確幸的信心。

  ——《農民日報》

  1斤裝大米、“一人食”菜品等的走紅,暗含了現代人對健康的追求。

  ——《揚子晚報》

  (本系列評論到此結束)

(責編:羅彬月、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