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民族,關鍵是有一股氣,這股氣要是一直存在的話,我看這個民族就不可能被打倒。”日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鐘南山在接受採訪時,分享了獲得榮譽的感受,談及了對年輕人的期待,說出了數次哽咽的緣由。這位84歲、抗擊過非典又迎戰過新冠的院士、戰士,以切身經歷作出總結,引發廣泛共鳴。
是氣所磅礡,凜烈萬古存。“氣”,可能是中華文化中獨有的概念。蘇武牧羊十九年持節不屈,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文天祥視死如歸“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歷史星河璀璨,前輩先賢浩然正氣傳承千載,而這股不低頭、不信邪、不移志的勁頭,也深深融於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有著中國人才能體會的深刻意涵。
中華民族自古多災多難,曾無數次陷入危機甚至絕境,正是“這股氣”,及其迸發出的強大能量,支撐我們扛過最困難晦暗的時刻,屢經挫折而不屈,屢遭坎坷而不衰。近代以來,山河破碎、生靈涂炭,是救亡圖存的志氣,激蕩起革命者“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豪情﹔新中國成立之初,內是一窮二白,外有封鎖打壓,是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骨氣,支撐著建設者“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堅守﹔改革開放前夜,身臨“被開除球籍”之險,是探索新路的勇氣,釋放出改革者“看准了,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的干勁……中國共產黨登上歷史舞台,讓中國的革命面貌、社會氣象為之一新﹔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更重塑了國家的社會結構和組織方式,前所未有地激發和凝聚起中華兒女的精氣神。“生命力的頑強、凝聚力的深厚、忍耐力的堅韌、創造力的巨大”,在“這股氣”的激勵下,新生的人民共和國70多年來一次次穿越風雨,穩穩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不斷贏得新的榮光。
今天的中國,生活環境、時代場景發生了巨大變化,讓一些人擔憂傳統文化能否燭照今人心靈,尤其引領年輕一代的精神世界?事實証明,雖然價值多元、思潮活躍,利益分化、訴求多樣,但當危急時刻、關鍵時刻到來時,為守護家園,為守護彼此,千千萬萬中國人依然“什麼都可以豁得出來”。“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隻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這場戰疫中,“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少”,每個人都是見証者,也是參與者。舍生忘死的醫務人員,不眠不休的基層干部,挺身而出的志願人員,自覺防護的普通民眾,堅守一線的逆行者,大量都是“90后”“00后”……“這股氣”不僅沒有因時移世易消解,反而代代傳承、發揚光大。
“勁頭上來了,什麼困難都能夠解決”。當武漢戰疫膠著時,鐘南山院士曾含淚表示:“大家全國幫忙,武漢是能夠過關的,武漢本來就是一個很英雄的城市。”斗罷艱險又出發,這座英雄的城市、這個英雄的國家,一定會迎來更加光明的未來。( 胡宇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