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渠引活水,生機現“生機”

2020年09月07日08:14  來源:貴州日報
 

本報訊 (陳曦 記者 夏民)8月25日,記者來到畢節市七星關區生機鎮赤水河畔的鎮江社區,當年參與修渠的幾名老人早已等候多時。

“今天天氣好,帶你們上去看看,這條靜靜流淌了50余年,默默滋潤著鎮江村千畝良田的渠。”為首的胡家珠老人,笑瞇瞇地說著。

老人口中的這條渠位於生機鎮赤水河畔的懸崖峭壁間,是一條人工開鑿的水渠,因為修建於1958年,所以當地人又稱它為烏蒙深山中的“躍進大溝”(鎮江大溝)。

上世紀50年代,由於生機鎮一帶水利設施薄弱,地勢藏不住水,遇旱絕收,看河興嘆,百姓生活貧困。

為改變村裡的狀況,1958年冬,在時任村支書張成舉的帶領下,鎮江人民與大自然展開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抗爭。

為節省時間,修渠的村民吃住在山上,以崖當房,以石當床,遇到糧食短缺時,野果、樹皮也能拿來果腹,艱苦的條件,也沒有阻擋人們修渠的腳步,其中更是涌現出了全部由女同志組成的“劉胡蘭排”代表隊。

“那會兒參加修渠時,凡是大家能做的我們都做,沒喊過一聲苦,沒有一名女隊員有過退出的想法,大家都想早點把渠修通,讓家人不再受餓。”在修建大溝時,被大家推舉為“劉胡蘭排”排長的王澤英老人說。

鑿壁、打炮眼、背砂……“劉胡蘭排”女隊員們每天都做著和大家一樣的工作,頂起了修建鎮江大溝的半邊天。

那時,由於設備簡陋,條件艱苦,地形復雜,在修渠的過程中,高體寬、劉顯忠、張成明、張仁吉、張仁智5名村民倒在了修渠一線。

40多歲的劉顯忠,在躲閃懸崖上掉下來的巨石時,不慎跌下崖底﹔26歲的張仁吉因勞成疾,摔下了山崖﹔年紀最小的張仁智,將生命定格在了24歲這個充滿青春活力的年紀……。

看著眼前這些為修渠失去生命的村民,大伙有些怵了。但這條“生命之渠”不能停,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大伙干活時愈發小心。

如今,半個多世紀過去了,5名鎮江“英雄”的名字仍被刻在每一名鎮江人的心裡,這些豪氣沖天的建設者,用汗水、鮮血乃至生命,造就了如今鎮江群眾的“生命之渠”。

“經過大家8年的努力,1966年5月,全長13公裡的鎮江大溝終於全程貫通。鎮江村民從此不用再看老天爺的心情吃飯了。”望著眼前從龍洞口涓涓流出的清水,胡家珠的淚水打濕了眼眶。

時至今日,回憶起當年修建“天渠”時的場景,幾位老人的心中還是熱血翻騰。

“天渠”引活水,荒土變良田。

隨著鎮江大溝的修建完成,鎮江村新造了上千畝水稻田,水稻種植面積在原有基礎上翻了一番,鎮江村也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米糧倉。同時,全村還種植了數千畝經果林,受益群眾達3000余人。

如今,鎮江社區改變了靠天吃飯的局面,村民的笑臉越發燦爛,兜裡的“票子”越發厚實。

(責編:吳鋒(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