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圖什麼,就是覺得再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了很多快樂。”貴陽市道德模范(助人為樂類)劉天雯說。
提起劉天雯,開陽縣龍水鄉龍江村的人都豎起大拇指。村民韓繼均的女兒韓忠義說:“如果不是劉阿姨,也許我就不會有機會上大學。”
原來,2015年9月,作為家裡頂梁柱的韓繼均被查出患了肺癌。當時,他家中還有兩位年過八旬的老人,兒子就讀於開陽縣職業技術學校,女兒韓忠義剛考上大學。為給父親治病,韓忠義四處籌錢,並產生了輟學去打工掙錢養家的念頭。
看到這個難以維持正常生活的家庭,作為鄰居的劉天雯十分同情,向韓忠義許下了承諾:“你不要擔心,大學的生活費和學費,由阿姨來想辦法。”
一句承諾,讓劉天雯肩上的擔子重了許多,她丈夫的工資隻夠自己一家人的開銷,在村委會上班的她每個月也隻有幾百元收入,光靠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幫助這個突遭厄運的家庭。
於是,一方面,劉天雯帶頭捐款1000元,並號召街坊鄰居捐款,共籌集捐款3000余元。另一方面,劉天雯開始四處奔走,呼吁更多的愛心人士給予韓忠義家庭力所能及的關愛。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劉天雯的堅持和努力下,開陽縣愛心志願者協會表示,願意給韓家每個孩子每月200元的支持和幫助,還有一些不願透露身份的愛心人士每月固定給兩個孩子提供生活費。同時,為了讓孩子安心讀書,劉天雯經常去韓繼均家幫忙做家務,照顧兩個老人。
劉天雯及愛心組織、愛心人士的幫助,讓韓忠義對生活充滿了感恩和熱情,大學期間,她逢年過節都會給幫助她的愛心人士發祝福短信。2019年,韓忠義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后,加入到開陽縣愛心志願者協會,利用閑暇時間,和來自社會各界的好心人一起走進孤寡老人家中,幫助打掃衛生、換洗衣被﹔帶著學習用品去慰問貧困留守兒童,給他們送去溫暖﹔給貧困家庭送去生活用品,幫他們解決燃眉之急……“我要把這份溫暖和愛心傳遞下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韓忠義說。
一次善意之舉,改變了韓忠義的人生,成為劉天雯眾多善行之一。
女兒班上的兩名留守兒童交不起校服錢,劉天雯就悄悄補上﹔每月和朋友一起出資500元,給上大三的貧困家庭孩子當生活費﹔閑暇時間主動照顧幫助孤寡老人生活起居……
劉天雯如此大方,並不是因為富有。“我買的衣服隻有幾十元錢一件,我總想著隻要節約一點,省出來的一兩百元錢就可以幫助到急需幫助的人,這樣才更有價值。”她認為,在為他人提供幫助的過程中,會給更多孩子種下愛心的種子,等他們長大以后,也能學會傳遞溫暖。
“幫助別人,讓我的生活更加充實,讓我的人生更有價值。”在劉天雯看來,她做的只是一件件小事,微不足道,但她的愛心,卻讓那些陷入困境中的人看到更多希望。(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庭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