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3日電 應急管理部防汛抗旱司司長李坤剛3日表示,今年秋季華西秋雨開始時間較常年偏早,雨量總體偏多,秋汛形勢嚴峻,絕不可小視和絲毫懈怠。
國新辦3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防汛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情況,並答記者問。針對今年汛情總體形勢,李坤剛指出,從今年降雨和七大江河及太湖流域的水情來看,今年是1998年之后20多年來汛情最為嚴重的一年,防汛抗洪的形勢一度十分嚴峻,主要有“三多一長”的特點。
一是降雨量多。今年以來,全國平均降雨555.6毫米,較常年同期多10.58%,為1961年以來第二多雨年份。降雨量僅次於1998年。特別是6月份進入主汛期后,全國平均降雨375.3毫米,較常年同期多13%,且極端性強、雨區穩定重疊。
二是超警河流多。今年以來全國有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751條河流發生超過警戒水位洪水,其中248條河流發生超過保証水位洪水,72條河流發生超過歷史洪水位洪水,較近年明顯偏多。
三是大江大河和流域性洪水多。長江、黃河、淮河、珠江、太湖流域發生18次編號洪水,長江、太湖發生了流域性大洪水,其中長江上游發生了特大洪水,淮河發生了流域性較大洪水,1998年之后,一年之內有三大流域同時發生流域性較大及以上量級洪水的隻有今年。
四是江河湖泊高水位時間長。7月上旬以來,長江中下游干流及兩湖全線超過警戒水位,洞庭湖城陵磯站最長超警歷時60天,其中超保歷時7天,巢湖超警已連續70天,其中超保歷時20天,太湖超警、超保歷時分別為48天、9天,江河湖泊堤防長期受高水位浸泡極易發生險情,長江中下游和淮河防洪工程共出險5237處,主要集中在支流和圩堤,共有892個圩垸蓄洪運用。
針對今年秋汛形勢,李坤剛表示,現在看絕不可小視和絲毫懈怠。他指出,從歷史規律看,進入秋季后,我國西南、西北等一些省份降雨連綿,往往導致嘉陵江、漢江、渭河等江河發生秋季洪水災害。
李坤剛稱,從預測預報看,今年秋季華西秋雨開始時間較常年偏早,雨量總體偏多,尤其是陝西的南部、寧夏的南部和甘肅的南部的降雨量異常偏多,秋汛形勢嚴峻。當然,長期天氣預測預報是世界難題,還有一些不確定因素。應急管理部將繼續毫不鬆懈、精心組織后期的防汛救災工作,提前做好防御准備,及時採取應對措施,全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盡最大努力減少災害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