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鎮市:創新實踐載體 共筑文明家園

2020年08月29日08:14  來源:貴州日報
 

余春艷一空下來,腦子裡想的都是舞蹈動作。

今年9月底,貴州(清鎮)生態美食文化節將在衛城鎮舉辦,余春艷是衛城鎮東門村人,她和村裡的姐妹排演的節目已通過初賽和復賽,要在文化節上表演。

“我們村的節目是舞蹈,以《十送紅軍》為背景音樂。”余春艷說,“最近,我們每天都在村廣場上排練,姐妹們在一起跳舞很開心。”

“以前閑下來,大家不是打麻將就是無所事事。”余春艷是一名家庭主婦,在農村,農閑時候沒多少事干,她說:“跳舞讓我找到了新的生活樂趣。”

“我們鎮25個村居,報送參加美食文化節的節目就有207個,最終34個節目獲得表演資格,內容涵蓋愛國主義、脫貧攻堅、好人好事等方面。”衛城鎮文聯主席程家強說,每個村都是積極參與。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衛城鎮通過“詩、詞、歌、舞、小品、情景劇”六大表現形式的文化節目為載體,讓黨的創新理論在參與演出中潛移默化、在觀看演出中感受感染、在陣地氛圍中耳濡目染。

清鎮市還結合自身實際,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五大平台——理論宣講平台、教育服務平台、文化服務平台、科技與科普服務平台、健身體育服務平台建設的基礎上,橫向拓展誠信建設服務平台、普法教育服務平台、智慧管理服務平台,形成“5+3”平台構架,不斷筑牢文明實踐主流陣地。

同時,清鎮市著力打造“中心、所、站”三級陣地,已建成市級文明實踐中心1個、分中心19個,鄉(鎮)級文明實踐所12個,村(居)級文明實踐站225個,並結合地方實際,把基層陣地進一步延伸到“室、場、院、路”,即農戶、農村小廣場、大院落、田間地頭,切實做到“人民群眾在哪裡,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裡”,實現了文明實踐活動的全覆蓋和常態化。

此外,清鎮市不斷細化完善“湖城E家·清鎮市新時代文明實踐雲”和“都來應”手機APP功能,比如開通“點單”“接單”端口,運用實踐雲平台自動匹配功能,結合需求者與參與者的信息,自動達成需求服務匹配,打造線上新時代文明實踐“移動站點”。(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諶思宇)

(責編:吳鋒(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