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楊柳
“巡視河道,存入5分。”
“宣傳用火用電安全,存入5分。”
“勸導文明過斑馬線,存入5分。”
……
在赤水市金華街道濱東社區服務大廳,工作人員正把社區居民袁學梅近段時間積累的文明積分“存入”文明儲蓄存折。
這個藍色儲蓄文明存折,詳細記錄了袁雪梅文明積分存支情況及積分余額。
“志願服務可以到社區核實后,存入自己的文明行為儲蓄賬戶,積分可以到指定超市兌換一些日用品。”袁雪梅說。
袁雪梅來到濱東社區服務大廳旁邊的超市,拿了一盒牙膏和一塊香皂后,把文明存折拿到收銀處登記。
“志願者用積分兌換對應商品時,隻需在文明存折上作積分支出登記,由合作超市建立兌換台賬,社區定期與合作超市進行結算,我們從社區集體經濟裡預算出專項經費,用於文明積分商品兌換。”濱東社區黨支部書記袁建華說。
在濱東社區,每個人手上都有一本文明儲蓄存折,濱東社區文明銀行自去年7月投入運營以來,轄區群眾紛紛到社區注冊了文明儲蓄賬戶,通過施行文明行為積攢積分。
據悉,濱東社區制定專門的文明積分登記細則,內容涵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圍繞愛國守法、敬業奉獻、誠信友善等方面進行細化,不同項目有不同對應分值,讓居民在日常行為中評判文明行為有了可量化、可操作的依據,最終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居民自治管理模式。
赤水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文明儲蓄存折一次次積分后,居民得到的不僅是兌換的日用品,還有內心的滿足感。
文明儲蓄存折只是赤水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的一部分。2018年,赤水市提名全國文明城市以來,先后開展了“創文七進”“十佳社區”“百佳美麗庭院”“文明好市民打卡”“禮讓斑馬線領獎品”等諸多活動,以提升市民對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知曉率、參與率、滿意率,做到全民參與、共建共享。
城市環境風景如畫,文明禮讓蔚然成風,文明活動豐富多彩……如今,漫步在赤水,大街小巷鮮花盛開、亮麗整潔,群眾談吐文雅,舉止文明,讓人感受到這座城市“文明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