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早上8點,觀山湖區金朱東路廚余垃圾資源化處理站工作人員便開始對從金華園社區運送過來的廚余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置。路過的市民通過處理站外牆上的電子大屏就可以看清每個操作步驟。
金華園是我市首個智慧垃圾分類試點小區,這裡的垃圾分類項目由市、區綜合行政執法部門和金華園社區共同推進。
為實現末端分類處置消納,去年12月,我市在距離金華園10分鐘車程的金朱東路上修建了廚余垃圾資源化處理站。
金朱東路廚余垃圾資源化處理站是貴陽市首個專門為社區提供廚余垃圾處理服務的站點。目前,我市還建有省政府迎賓館和省軍區廚余垃圾資源化處理站。省政府迎賓館廚余垃圾資源化處理站的廚余垃圾處置設計量是0.2噸/天,省軍區廚余垃圾資源化處理站是1噸/天,金朱東路廚余垃圾資源化處理站是2噸/天。3個站點的實際處理量是1.2噸/天。
省政府迎賓館和省軍區廚余垃圾資源化處理站對廚余垃圾的處理模式相同,以迎賓館廚余垃圾資源化處理站為例,每天這裡產生的約0.2噸廚余垃圾可以直接倒入處理設備中,設備會自動將廚余垃圾進行粉碎擠壓處理,並且經過發酵后,再從設備出來時,就成為10公斤的有機肥料,減量率達到90%以上。相比另外兩個站點,金朱東路廚余垃圾資源化處理站處理工藝上則少了“粉碎擠壓”環節。
“處理工藝的不同和廚余垃圾的數量沒太大關系,主要是處置物不同,分散式處置對廚余垃圾正確分類要求高。”專門負責垃圾設備安裝、維護以及垃圾分類收運和處置的貴州眾合源環境科技有限公司運營主管張伊川說,貴陽市的3個垃圾分類處置示范點都是針對廚余垃圾。
根據國家相關標准,生活垃圾主要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類,其中廚余垃圾又主要細分為家庭廚余垃圾、餐廚垃圾和其他廚余垃圾。
家庭廚余垃圾及其他廚余垃圾主要來源自居民家庭日常生活過程中產生的菜幫、菜葉、瓜果皮殼、剩菜剩飯、廢棄食物等易腐性垃圾,數量巨大且來源分散。餐廚垃圾則主要是指相關企業和公共機構在食品加工、飲食服務、單位供餐等活動中,產生的食物殘渣、食品加工廢料和廢棄食用油脂等,俗稱“泔腳”,具有含鹽量高的特點,產生量大但分布相對集中。能否將廚余垃圾分離出來處理,實現垃圾減量目標,居民在家中源頭分類這一環節尤為重要。
針對廚余垃圾,我市採用了“集中+分散”的處理模式。“分散處置”是指在1000人以上的黨政機關、學校、大型居民小區就近選址,建立分散式廚余垃圾資源化處理站。“廚余垃圾就地處理的好處在於從源頭上進行管控,防止廚余垃圾進入非法渠道。同時,解決了產生源分散、收集難、轉運成本高以及在運輸過程中造成的二次污染等問題。”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環衛處相關負責人說。
以金朱東路的廚余垃圾資源化處理站為例,金華園社區居民產生的廚余垃圾可直接在這裡處置,今后周邊其他單位和學校的廚余垃圾也可由第三方服務公司負責運往這裡處置。這樣避免了長距離運輸造成的拋洒滴漏和臭氣污染,同時節省了一定的運輸成本。目前,我市擬在中心城區建設分散式廚余垃圾資源化處置站總處理規模合計300噸/日。
考慮到城區廚余垃圾量大、處置場地不足等因素,我市還擬在一南一北分別建設廚余垃圾處置中心,總處置規模達到600噸/日,同時加快推進現有餐廚垃圾處置項目擴建,擴建后處理規模達到535噸/日,實現全市廚余垃圾和餐廚垃圾處置全覆蓋。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