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勢者智,馭勢者贏。8月14日,清鎮市委六屆十二次全會舉行。
此次會議是一次旗幟鮮明講政治的“大學習、大洗禮”,也是一次與時俱進開新篇的“大檢閱、大謀劃”,更是一次重整行裝再出發的“大動員、大部署”。
清鎮市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和全省半年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貴陽市委十屆九次全會精神,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堅持高標准要求、加快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百萬人口區域中心城市、千億級生態循環鋁產業新城、千億級具有山水園林特色的商貿新城(簡稱“一百雙千”),堅決打贏兩場戰役、奪取兩個勝利,為貴陽貴安高質量發展作出清鎮的最大努力和貢獻。
把握大勢
開啟“一百雙千”新征程
前不久,剛剛閉幕的貴陽市委十屆九次全會吹響了推動貴陽貴安高質量發展的“號角”,作為“貴陽貴安銜接聯動發展區”和“貴陽市中高端制造業核心配套區”,清鎮市被寄予厚望。
那麼,如何在貴陽貴安高質量發展中當好“特長生”、爭做“優等生”?清鎮用實踐給出答案。
清鎮市委六屆七次全會召開以來,清鎮市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聚焦“一區雙城三平台”攻堅克難、砥礪奮進,開創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今年,清鎮市積極適應形勢新變化、立足階段新特征,提出“一百雙千”目標,這既是對“一區雙城三平台”的延續和深化,更是落實此次全會要求的具體目標和抓手。
當下,清鎮正處於非進即退、十分緊要的歷史關口,機遇與挑戰並存,機遇大於挑戰。隻有把握機遇,才能劈波斬浪、行穩致遠——
搶抓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一帶一路”建設以及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機遇。黨中央作出了“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部署。貴陽市委十屆九次全會提出要“聯動發展改貌口岸與湖潮鐵路國際貨運口岸,推進都拉營國際陸海通物流港、清鎮國家級示范物流園區提檔升級”。可以說,隨著貴陽市物流樞紐“三足鼎立”大格局的加快構建,陸海國際物流港等項目的加快建設,清鎮的交通樞紐和重要節點地位日益凸顯,“借船出海”“搭車靠港”大開放、大發展的時機已經來臨。
搶抓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機遇。清鎮作為全國120個、全省2個試點之一,財稅、金融等政策紅利正在不斷釋放。為此,清鎮市正認真研究政策、全面盤活政策、真正用好政策,加快補齊城鎮化短板弱項,有效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
搶抓全省縣域社會治理試點城市機遇。作為全省縣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之一,按照“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總要求,清鎮市將不斷提高縣域城鄉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構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搶抓貴陽貴安融合發展機遇。清鎮作為貴陽貴安銜接聯動發展區,整個區域已劃為融合發展研究區先行區。貴陽市委十屆九次全會審議通過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東西兩翼協同”,要求“貴安新區直管區通過與清鎮市、觀山湖區、高新區深度融合,整合高新技術資源、發揮科創文旅人才優勢,打造引領新經濟發展的產業集聚區、綜合改革試驗區、生態產業區、產教融合示范區”﹔要求“以貴州(清鎮)職教城為載體,推動職業教育國際化,探索‘前校后企’育人模式,打造大國工匠培育基地”﹔提出“先行啟動以貴安新區直管區,以及清鎮市、花溪區等與貴安新區銜接區域為主體的融合發展樣板區建設﹔各地要各揚所長,加強區域協調互動,打造黔中城市群核心區”﹔提出“鼓勵清鎮市以及6個中心城區在貴安新區發展‘飛地經濟’”“以紅楓湖流域貴陽貴安管理區域試點生態環境污染聯合治理、生態環境監管聯合執法,加強紅楓湖、百花湖以及老馬河等流域的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構建‘一核三廊四帶、兩湖九河千園’的自然生態格局”。這些賦予清鎮新的歷史使命,帶來了重大政策利好。
搶抓撤市設區機遇。撤市設區將突破清鎮固有的發展瓶頸,進一步促進要素流動、提升城市能級、完善公共服務,為實現“一百雙千”目標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助力貴陽貴安做大都市圈。
新一輪發展浪潮中,清鎮上下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堅定信心、搶抓機遇、補齊短板,加快推進“一百雙千”,一張藍圖干到底,不達目的不罷休,努力在貴陽貴安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清鎮更多擔當、更多作為。
聚焦重點
推動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
為使清鎮高質量發展契合國家發展戰略和貴陽貴安高質量發展戰略,清鎮市為“一百雙千”目標的實現繪就路線圖、制定時間表——
從2020年開始,“一百雙千”將歷經“發展框架基本確立、基本現代化建設實現良好開局”“發展格局基本構建、綠色高質量發展態勢初步顯現”“發展格局更加完善、綠色高質量發展態勢更加強勁”“發展格局全面形成、基本現代化建設穩步推進”四大階段,全市常住人口與服務人口將分別從2020年的62萬人、65萬人增長到2030年的85萬人、100萬人﹔全市以鋁全鏈條產業為主的工業總產值將從2020年的260億元增長到2030年的1000億﹔全市商貿業年營業收入將從2020年的135億元增長到2030年的1000億。
圍繞既定目標,清鎮市將堅持“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主攻方向,堅持高標准要求、加快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以“建城市、聚人氣,廣招商、興產業”為工作主線,圍繞“一品一業、百業富貴”發展願景,以創新增強經濟動力,以協調促進發展平衡,以綠色厚植生態優勢,以開放加快要素聚集,以共享增進民生福祉,全力做強實體經濟、增強城市能級,打造貴陽貴安重要的戰略高地、產業基地、人才硅谷、生態綠肺。
在此過程中,重點任務就是“構建九大體系、提供九大支撐”,即加快構建協同一體的規劃體系,提供引領支撐﹔構建互聯互通的“六網”體系,提供基礎支撐﹔構建互促互融的產業體系,提供實體支撐﹔構建多元流動的要素體系,提供保障支撐﹔構建均等便利的服務體系,提供功能支撐﹔構建共保聯治的保護體系,提供生態支撐﹔構建山水相依的公園城市體系,提供環境支撐﹔構建共建共享的治理體系,提供智慧支撐﹔構建統籌兼顧的風險防范體系,提供底線支撐。
特別是在構建互促互融的產業體系中,清鎮市將聚焦中高端制造和中高端消費,堅持“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實現以品育業、以業帶鏈、以鏈集群,夯實“一百雙千”產業基礎——
大力發展千億級生態循環鋁產業,按照“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教融合、教城聯動,以城帶鄉、城鄉統籌”的路徑,打造千億級生態循環鋁產業新城。緊扣“貴陽市中高端制造業核心配套區”定位,依托華錦、華仁、廣鋁、省建工集團、中鐵建等龍頭企業,大力發展“兩子一包”(以全鋁智能家居為主的“房子”產業,以汽車制造為主的“車子”產業,以鋁制箱包為主的“箱包”產業)三大業態,著力構建以鋁基新材料、綠色建筑及新型建材等為主導的“1+6”實體經濟產業鏈。依托職教城資源,打造一批產教融合型示范基地,助力貴陽市打造產教融合型示范城市。
大力發展千億級商貿物流產業,按照“市場引領、貿易先行、以貿促工、工貿並進、產教融合、景城合一”的路徑,打造千億級具有山水園林特色的商貿新城。堅持以大物流促進大商貿、大市場帶動大扶貧,加快推進金茂·水晶智慧新城、黔門茶肆大觀園、元寶楓創新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杉杉廣大奧特萊斯、吾悅廣場、紅星美凱龍等商業綜合體建設。以雙創大廈為基礎,大力發展樓宇經濟、總部經濟。依托時光貴州、四季貴州、尋味貴州等特色街區,深入實施振興商貿業“百場千店萬鋪”建設攻堅行動計劃,打造一批“文化有魂、歷史有根、特色鮮明、品牌雲集”的中高端特色商業街區,創建一至二條省級步行街。圍繞“兩子一包”做大商貿消費市場、做優商貿消費業態。以恐龍小鎮、航空小鎮、微電影小鎮等為重點,全力塑造特色小鎮新業態。全力辦好生態美食文化節等節會活動。加強與華夏幸福、上海復星等企業的合作,深挖旅游消費潛力,培育旅游消費熱點,奮力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大力發展五大特色優勢產業,緊扣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以及“六個轉變”“五個三”要求,持續推進清鎮“楓蔬果茶畜”五大特色優勢產業提標擴面、提質增效,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圍繞“楓”,將元寶楓種植面積擴大到10萬畝,著力打造“醉美楓景”帶﹔圍繞“蔬”,以15個提質增效壩區和7000畝高標准蔬菜保供基地為重點,打造“四季餐桌”﹔圍繞“果”,以桃、李、葡萄、藍莓等為重點,擴大精品果園種植規模,打造“繽紛果園”﹔圍繞“茶”,將茶葉種植面積擴大到5萬畝,著力打造“精品業態”茶文旅體驗區﹔圍繞“畜”,做好以雞、豬、牛為重點的特色養殖,打造貴陽市“生態農場”。以創建中國大健康食材示范縣為目標,倒逼有機、綠色種植,唱響“清鎮茶、放心喝﹔清鎮菜、放心吃”品牌,促進生態特色食品產業和消費“雙升級”。
“硬核”護航
奮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好的營商環境是生產力、競爭力、吸引力,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一流營商環境的“硬核”護航。
營商環境作為清鎮的“金字招牌”,成績有目共睹。2019年,清鎮的營商環境評估情況在貴州省排名第二,較2017年提升75個位次,並再次榮獲“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中國西部百強縣市”等稱號,首次斬獲“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中國優化營商環境十佳縣(市、區)”“中國(區域)最具投資價值縣(市、區)”等殊榮。
環境是“氣候”,企業是“候鳥”,產業轉移就是“候鳥遷徙”,哪裡氣候適宜,它就遷徙到哪裡。可以說,哪裡營商環境好,哪裡生產力就活躍,經濟發展就快。
正是得益於優良的營商環境,今年疫情期間,清鎮市率先在全省以線上視頻形式簽約6個項目,總投資逾25億元,疫情形勢好轉后又引進杉杉廣大奧特萊斯等28個項目。上半年,新引進到位資金、引進500強企業數量、引進農業龍頭企業數量均在貴陽市排名第一﹔全市GDP完成119.32億元,同比增長1.2%,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如今,“一百雙千”號角吹響后,清鎮市將以“翻篇歸零”的初心、“久久為功”的恆心、“賽跑趕超”的決心,奮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提供“招安扶”全生命周期服務,“硬核”護航“一百雙千”目標落地見效。
推進思想大解放,樹牢尊商、重商的發展理念。通過樹立“產業為先、企業家為重”的重商理念、“環境是生產力,抓環境就是抓發展”的工作理念、“企業創收、地方發展、群眾受益”的共贏理念,以海納百川、兼容並蓄的胸懷和氣魄,歡迎、吸引、服務外來投資者,保障投資者“進得來、留得住、能發展”。
推動效能大提升,塑造助商、扶商的良好生態。細化政策、強化對接、化解問題,清除政令落地難“障礙”﹔減少審批、並聯審批、下放審批,去除行政審批“煩苛”﹔建好硬環境、優化為企服務、加強專項整治,擠掉服務不優“膿瘡”。
實施聚商大行動,掀起引商、富商的興業勢頭。緊盯重點工業企業、關鍵性產業鏈,建立“一個產業、一個項目目錄、一個企業信息庫、一套招商路線圖”的產業鏈招商機制,招引一批關聯性強、產業鏈長、附加值高的項目群、產業鏈,實現招大引強、招真引優﹔突出領導招商、以商招商、駐點招商,實現多主體、多途徑招商﹔創新手段和方式推行資源招商、重資產招商、委托招商,讓清鎮成為投資興業的熱土。
開展作風大整治,營造親商、宜商的濃厚氛圍。加大問題整治力度,深化作風專項整治,針對傷害企業感情、損害企業利益等行為和問題,紀委監委將緊盯不放、深挖徹查,堅決“亮劍”、剛性問責﹔加大作風建設力度,督促各類“問題干部”吃透政策直到解決問題,堅持點、線、面結合,暢通投訴專線、用好電視問政、強化明察暗訪,實行“零容忍”問責問效,通過整治一批、曝光警示一批、培訓轉化一批、問責處理一批干部,營造常態優質高效服務環境。
施行服務大比拼,夯實安商、穩商的長效支撐。通過實行“一個市級領導+一個工作專班,服務‘N個’企業或招商項目”的工作機制,落實行業主管部門和落地鄉(鎮、街道)“雙追責”的責任體系,明晰責任安商穩商﹔保持隊伍的長期穩定,為企業提供項目“簽約——落地——投產——達效”全程代辦服務,建立政企定期會商、聯席會議等服務機制,形成廣泛參與、聯絡通暢、精准安商穩企大格局﹔圍繞手續辦理進度、項目開工率、資金到位率、投產達產效率等指標,以關鍵領域、重要部門和窗口單位為重點,開展不打招呼的督導,形成“發現問題——整改落實——成效檢驗——結果運用”的工作閉環,嚴格督查問效安商穩商。
在奮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硬核”護航“一百雙千”的道路上,每個清鎮兒女都是追夢人、拓荒人、趕路人,他們敢於追夢、勇挑重擔、風雨兼程,凝心聚力抓好發展大計、干好發展大業、辦好清鎮大事,讓“一百雙千”光耀湖城。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李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