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之年脫貧帶頭人系列報道

“第一書記”王光林:誓叫山鄉換新顏

龍章榆

2020年08月14日08:22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編者按:貴州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一刻也不能耽誤。在這場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殲滅戰”中,啃下脫貧攻堅“硬骨頭”,推進鄉村治理振興,幫助村民安居樂業,駐村書記、基層干部、脫貧帶頭人等扎根農村,和群眾坐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農村面貌煥然一新。決戰決勝之年,人民網貴州頻道推出“決勝之年·脫貧帶頭人”系列報道,聚焦駐村干部的奮斗故事,記錄脫貧攻堅的堅實足跡,展示各地脫貧攻堅成果。

村裡的爛路讓越野車的方向拉杆一個月連修了三次、院壩會等半天稀稀拉拉來幾人、進門講政策剛一開口就被“懟”出來……

貴州省水利廳政策法規處派駐谷隴鎮城溪村的第一書記王光林清楚記得:兩年前剛進村時,村裡的基礎設施薄弱、群眾思想觀念保守,“自己上任前規劃的‘三把火’,還沒點著,就被‘澆’熄了大半。”

谷隴鎮是貴州省20個極貧鄉鎮之一,城溪村貧困人口在鎮裡排行前列。面對貧困發生率達38%的“硬骨頭”,王光林沒退縮,他挑起擔子,凝思想、搞產業……當前,城溪村貧困發生率從38%降到0.58%,2019年實現整村脫貧出列,貧困苗鄉換了新顏。

“多辦實事,群眾才會認可你”

工作中的王光林。龍章榆 攝

第一書記繞不開和群眾打交道。少數民族聚集村落,語言不通、思想相對保守,和城溪村群眾的“交道”,並不好打。

小高山一組龍伍考的老房子年久失修,天氣不好時木板跟著風吹“呱呱”響。上門了解后,王光林為他申請了舊房改造項目。聽到好消息,住了半輩子舊房的老龍滿心歡心找了塊新宅基地。

哪料到,剛動工,新宅基地就發現地質不穩有安全風險,施工立馬暫停。雖說僅是暫停,但老龍思來想去想不通。一個傍晚,感覺被“騙”的老龍,借著酒膽,拿著“家伙”沖到院壩會上找村干部,發話“一定要討個明白說法”。

穩住情緒,控制住人,事后王光林沒有責怪,反而繼續到宅基地了解情況、聯系施工隊反復研究加固方案……在至少5次來回奔波后,基地加固工程順利落實完工,新房重新開工建設。當年8月,新房建成,老龍專程跑到村委會把王光林和村干部請到新家,准備了一桌好菜招待,敬酒時,滿臉愧疚。

“把事情辦妥辦漂亮,群眾才會真正認同你。”在鄉鎮基層有幾年工作經驗,在省廳政務服務窗口連續獲得“服務標兵”稱號的王光林,根據經驗與村裡實際情況總結出一套工作辦法:以事服人。

上任三個多月遍訪全村14個村民小組7個自然寨29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協調資金完善村黨群服務中心基礎設施、帶頭修建全村安全飲水提升工程、修建10余公裡灌溉溝渠與4條防洪堤、新建通組路產業路近20公裡、協調易地扶貧搬遷與危房改造……在扳手指頭都數不過來的大事小事中,王光林走前面帶著頭。

如今,村裡水泥路組組通、自來水戶戶通、人人住上安全房……村裡群眾看在眼裡,對王光林打心裡認可。“省裡來的書記沒架子,有困難就找他。”二組的張維華打趣:你看他全身“黑不溜秋”,比我還像老農民……

“發展產業,把大家一起帶富起來”

村裡的吊瓜迎來豐收。龍章榆 攝

看著眼前的吊瓜長勢良好,城溪村的90后村支書楊勝紅喜上眉梢,拿起手機橫豎拍了起來,“今年的瓜能豐收,拍個抖音給大伙都看看。”

就在幾年前,楊勝紅還發愁得很:村裡沒有支撐產業,區位在縣裡優勢也不明顯,賬面上,村集體經濟僅僅隻有幾千元,“老百姓窮、集體也窮。”

村裡的困境,王光林看在眼裡。“要改變貧困面貌,必須搞產業。”對於城溪村的產業破困,王光林緊盯產業結構調整,跑遍各個單位,爭取了資金政策,設計了一套“一減一增”“一種一養”的產業思路。

一方面種。減調村裡傳統玉米等低效作物種植面積,採取“支部+公司+農戶”模式組織村干部入股村公司實施城溪村集體100畝吊瓜種植﹔發展750白芨種植,實現除每年土地流轉費30余萬元外,每年用工勞務費100萬以上。

一方面養。增加規模化生態養殖,實施150畝稻田螺養殖項目,綜合畝均增收500元以上﹔爭取55萬元水利資金整合產業發展資金發展養豬場及養牛合作社經營發展﹔針對村裡引進的10萬羽林下養雞項目,協調資金配套水利生產灌溉設施,聯系銷售市場。

到養雞廠解決企業困難。龍章榆 攝

還有計劃。今年,王光林又發動群眾發展林下經濟,計劃養蜜蜂800箱,初步預算,產業成型年收入有望達到100萬元以上。

兩年下來,工作搭檔楊勝紅再算一賬: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農戶在享受土地流轉費的同時在家門口實現務工掙錢,村級集體收入也超過30萬。“‘空殼村’變成了產業村,跟著王書記的路子,算是走對了。”楊勝紅說。

“駐村扶貧,我是帶著感情來的”

到群眾家了解自來水運行情況。龍章榆 攝

2020年初,城溪村代表縣裡迎來了整縣出列省級第三方評估。數據顯示:“村裡貧困發生率降至0.58%。全村脫貧戶收入、兩不愁三保障全部達標,無一人錯退、漏評、錯評,群眾認可度95%以上。”

“沒辜負當初選擇、沒辜負單位信任,也沒辜負村裡群眾期望。”走在村裡的柏油路上,看著路邊瓜果正茂、村容寨貌煥然一新,王光林對這份兩年工作“成績單”,點頭表示“滿意”。

然而,聽到記者追問“還有啥遺憾?”時,正有些得意的王光林突然猶豫了幾秒,小聲地從嘴裡冒出一個“家”字。

駐村兩年多,吃住在村。父母常年留守農村老家,生病吃藥沒向他開過一次口、愛人工作在貴陽市郊經常加班沒人支持家裡,沒人和他抱怨一次、兒子市區上學,獨自渡過“小升初”關鍵時期,來時五年級,如今已上完初一……“對於家庭,我虧欠太多。”

“但我不后悔!”王光林補充著說,“從農村出生、是名共產黨員,兩年時間,幫助這麼多群眾生活變好、讓這麼大一個村改變貧困面貌,我沒有任何理由抱怨。”他語氣堅定。

(責編:羅彬月、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