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鬧心到稱心,沙沖路街道轄區居民兩大難題不再難!

2020年08月06日08:58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調解現場
調解現場

六十余歲的陳阿姨在沙沖路街道馬車隊農貿市場附近一套二居室裡住了廿余年。前不久,在玉廠路居委會的壩壩會上,陳阿姨提出兩點希望:市場內攤販成天亂放亂擺,把人行過道的路都給佔了,能不能整治一下﹔市場內部環境臟亂,平時買菜總是踩到蔬菜瓜皮,每到夏天空氣中都有異味,能不能進行一次大的整改?

最近,陳阿姨的兩點希望得到了讓人滿意的 “答復”:市場內違規佔道的攤位被拆除了,亂停亂放的非機動車被移至專門的停車區,人行路暢通許多﹔隨意丟棄在路中央的垃圾被清掃,攤位的生活垃圾被裝袋收走送至處理點,污水管道被疏通,臭污水不再到處流淌,市場內再也聞不到怪味了......不僅陳阿姨,住在附近的居民們都發現馬車隊農貿市場的環境有了明顯改變。

這裡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呢?

沙沖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馬車隊菜場場地是上世紀一個馬車隊的地盤,隨著馬車隊解散,於2005年自發形成了一個露天蔬菜批發市場,市場因菜價便宜而廣受居民青睞,但因佔道經營、攤販亂搭亂建、文明意識差、出入人群魚龍混雜等原因,市場內部環境臟亂不堪,居民出入時擁擠不便。”

自全國文明城市整改攻堅戰打響以來,沙沖路街道聯合遵義路街道、太慈橋街道、南明城市綜合執法大隊等6個部門對馬車隊農貿市場進行整改。

根據居民的反饋,執法人員首先將違規佔道的攤位、亂搭亂建的經營區進行拆除,將違法停擺放的餐車、貨櫃架進行扣押,實時處理隨處停放在路中央的非機動車,疏通人行通道,緩解出入擁擠問題。“市場9點至10點人流量非常大,我們會在自己的片區裡巡查,亂停放的摩托車,一經發現就會馬上拖走,亂搭亂建的棚子會立即拆除,保証人行道不堵塞。”沙沖路街道辦事處社會事務服務中心主任向永峰說。

採訪這天,正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在這裡工作了十幾年的干貨鋪子老板譚儉說,原先西瓜皮、魚鱗、塑料袋和廣告傳單隨意扔在路中央,到處臟兮兮,下雨天,污水混著垃圾發出腥臭味難聞難忍。如今,執法人員要求商戶“自掃門前雪”,將生活垃圾裝袋放在自家攤位,道路變得干淨許多。“最近來買菜發現,除了街邊的垃圾少了,過路也不容易踩到一灘灘的污水了。”為了將市場內的雨水和生活污水更好地排出,執法人員將堵塞的下水井蓋一一清理,同時施工加寬排水管道,幫助污水順利流出。記者在現場看到,中午開始,執法人員將各攤位的垃圾統一收走運至垃圾站,督促攤販對攤位進行收攤整理,市場保潔員則對管轄范圍內的路面及攤位進行二次清潔,整個路面干淨整潔,空氣中也沒有難聞的腥臭味。

整改之后,陳阿姨買菜時舒心了很多:“現在買菜不用人擠人了,也不用擔心踩到蔬菜瓜皮摔倒,晚上和老伴出來散步也不會踩到泥水淌”。為了持續鞏固整改成果,沙沖路街道辦事處還聯合馬車隊農貿市場進行部署,安排多個工作人員和文明監督員在市場內部進行實時巡查,督促攤主維護門前衛生,為群眾指路答疑,了解市場存在問題並記錄上報。

除了改善社區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環境,沙沖路街道辦事處還將重心放在居民的另外一大困擾上:社區鄰裡糾紛。

採訪過程中,筆者認識了駐沙沖路街道辦事處的調解員袁子江,在這裡工作了半年多的袁子江說,鄰裡糾紛一直是破壞社區和諧的一大問題,調解員的工作就是在接到委托后,厘清矛盾核心,協調雙方達成和解,避免糾紛進一步擴大成民事和刑事案件。

去年12月,沙沖路街道辦事處以“楓橋經驗”為基礎,按照《南明區矛盾糾紛聯動調解工作方案》,建設了沙沖路街道辦事處矛盾糾紛聯動調解中心,專注於調解群眾家長裡短等矛盾糾紛,讓鄰裡關系更加和睦。在區司法局的指導下,已經幫助居民解決包含金錢糾紛、生活糾紛及治安糾紛在內的17起鄰裡糾紛。

“以前鄰裡間有矛盾,一言不合就“罵娘”,甚至用拳頭“解決”。現在發現矛盾,調解中心會過來幫助協商,用法律依據講道理。有個中間人,大家就坐下來好好談了”。街道義務監督員、小區居民汪勇慧談到調解中心對居民的幫助。

陳阿姨和汪勇慧道出了沙沖路街道居民們切身的幸福感受。無論是馬車隊農貿市場的環境整改,還是為居民打造家門口的“糾紛管家”。面對群眾的生活難題和難言之隱,沙沖路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都認真傾聽,積極解決,努力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給社區營造和諧有愛的氛圍,穩步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文/石湘 圖/沙沖路街道辦事處)

整治后的馬車隊農貿市場
整治后的馬車隊農貿市場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