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這個村 每年出50個大學生

2019年,該村實現全員脫貧,教育扶貧在其中發揮著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

2020年08月03日09:26  來源:貴陽晚報
 

本報訊 仁懷大壩新田村,從2015年至今,這裡考取二本以上學校的大學生共有290人,平均每年都有約50名學生考上大學。

新田村曾經是省級一類貧困村,脫貧致富是當地人長久以來的願望。近年來,該村通過教育+扶貧,讓孩子們享受到優質教學資源,成功將昔日的“貧困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大學村”。

今年,村裡又傳來了高考喜訊。這幾天,每到下午五點,大壩鎮新田村監委會主任楊萬江都會通過廣播播報今年村裡學生的高考情況,與村民們分享這份喜悅。聽到廣播裡播報的喜訊,村民們都圍繞這個話題開心的談論起來。

大壩鎮新田村是仁懷市最為邊遠的村之一,與桐梓縣風水鄉毗鄰,這裡山高坡陡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如何才能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當地黨委政府一方面投入3000萬元教育資金,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大力改善辦學條件﹔另一方面,加大教育宣傳力度、通過每年舉辦“感黨恩·報桑梓·金秋助學”活動、張榜高考成績、讓優秀大學生進行主題演講、動員當地群眾捐資助學等形式,讓“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窮也不能窮教育”的理念快速深植當地群眾心中。

楊超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年參加高考的他考出了505分的好成績,上了理科一本線,對於未來,他充滿了期待。

據統計,從2015年至今,仁懷市大壩鎮新田村,考取二本以上大學生共有290人,平均每年都有約50名學生考上大學,這在仁懷尚屬首例,在貴州省也十分罕見。

原本小小的窮山村變成了“鳳凰窩”、“大學村”。2019年,新田村實現全員脫貧,教育扶貧在其中發揮著基礎性和先導性的作用,也有效激活當地的內生動力。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