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面對外部風浪越要堅持對外開放

2020年07月31日10:34  來源:北京日報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這是回首來路、千錘百煉的深刻總結,也是走向未來、攻堅克難的發展密鑰。越是遭遇圍堵封鎖,越是面臨“旋渦”“風浪”,越要堅持既定的發展節奏,在改革中破難局,在開放中壯筋骨。

亞投行第五屆理事會年會視頻會議日前召開。在開幕式致辭上,國家主席習近平重申,“中國始終支持多邊主義、踐行多邊主義,以開放、合作、共贏精神同世界各國共謀發展”。擲地有聲的話語,鏗鏘有力的宣示,再次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決心。

進入新世紀的第三個十年,世界面臨的不確定性加速發酵。“逆全球化”風潮涌動,給多邊貿易蒙上陰影﹔新冠疫情肆虐,讓本就低迷的世界經濟雪上加霜……置身風雲變局,人類社會走向何方,愈發取決於各國在開放與封閉、多邊與單邊、合作與對抗等重大議題上的關鍵抉擇。經過4年多發展,亞投行朋友圈越來越大、伙伴越來越多、合作質量越來越高,為國際社會應對風險、共同發展作出巨大貢獻,樹立起國際合作的“新典范”。特別是今年疫情暴發以來,亞投行迅速成立100億美元的危機恢復基金,展現出強大行動力。提議籌建、積極參與亞投行,彰顯著中國“歡迎各國搭乘發展快車”的共贏理念,兌現著“中國開放的大門隻會越開越大”的庄嚴承諾。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這是回首來路、千錘百煉的深刻總結,也是走向未來、攻堅克難的發展密鑰。40多年光陰荏苒,無論是從國家發展的宏大敘事中審視,還是以個體生活變化的微觀視角去體察,都能清晰看到“打開國門搞建設”,是如何深刻改變了當代中國和中國人民的命運,如何深刻影響了世界發展的進程。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地區到中西部地區,從貨物貿易到服務貿易,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中國與世界的聯系廣泛而深刻。陌生、接觸、交往,同行、融入、共贏,中國在不斷擴大開放中奮力趕上了時代,更在一些領域中開始引領時代。這段不平凡的發展歷程,正是中國與世界雙向互動、緊密聯系的生動注腳。

今天的中國,重回世界舞台中央。從封閉落后、封鎖圍堵中一路走來,中國人深知開放的價值,也深知中國這麼大一個國家,堅持開放求發展的意義。眼下,世界形勢復雜多變,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局面深刻變化,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和規則重大調整,引進來、走出去在深度、廣度、節奏上的要求不同往日,應對外部風險挑戰的壓力也不同往日。以世界眼光審時度勢、在全球范圍謀篇布局,必須更加主動融入世界,提高在全球范圍配置資源的能力。同樣要看到,受疫情持續影響,當前國際市場正處在低迷,作為最早實現經濟復蘇的國家,中國有責任也有擔當,以自己發展的確定性,最大限度對沖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我們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要通過發揮內需潛力,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動力,進而帶動世界經濟發展。這也與一些國家動輒叫囂吃虧、筑高壁壘形成鮮明對照。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如果說四十多年前,中國是頂著“開除球籍”的危險,試探著走向世界,那麼如今,“在游泳中學會了游泳”之后,我們的開放已經是直面變局、從容自若的戰略選擇。“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越是遭遇圍堵封鎖,越是面臨“旋渦”“風浪”,越要堅持既定的發展節奏,在改革中破難局,在開放中壯筋骨。這些年來,中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建設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一個個“中國方案”得到世界的廣泛響應,彰顯了中國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使命和擔當,也堅定了我們應對風險挑戰的信心和底氣。

向前看,錯綜復雜的外部環境仍將持續,於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於風狂雨急時立得定,更要我們旗幟鮮明地擴大開放、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扛起全球化的大旗。立足國內,要繼續進行開放的提質增效,進行規則制度層面的創新突破,構建強大的開放“磁場”。日前,世界銀行發布專題報告,稱中國是2005年以來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大型經濟體。放眼世界,盡管喧囂與紛擾依舊,中國仍然主動作為、積極爭取。“破雲而出的永遠是光”,開放自信、擔當作為的中國行動,正如同陽光穿透烏雲,照亮世界的期待,為全球發展注入穩定動能。

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開著門,世界能夠進入中國,中國也才能走向世界。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以合作謀共贏,定會迎風破浪,催生更加進步繁榮的中國和世界。(胡宇齊

(責編:羅彬月、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