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沒有唯一正確答案

2020年07月29日08:46  來源:南方日報
 

自媒體時代,育兒公號、短視頻博主層出不窮,如何去偽存真也成了家長們頭疼的事情。《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顯示,91%的受訪家長會搜索育兒自媒體,但是有60.5%的家長認為無用信息過多,72.6%的受訪家長認為育兒要結合實際,從自己的體會和觀察入手。

陷入信息的海洋,也是一種煩惱。對“新新人類”而言,“科學育兒”已然是最時髦的理念。從開始備孕、懷孕、生娃到不同階段教育,無數育兒論壇、微信公眾號魚龍混雜,年輕父母們渴求更加權威有效的育兒知識。

如今的年輕父母,由於接受了更好的教育,許多人已不再認同老一輩的育兒理念。很多人甚至將育兒視為一項隻許成功不許失敗的風險投資,從而使得競爭性育兒文化大行其道。“科學育兒”的文化,正是在這個情境下發育起來的,自媒體行業的興起,顯然也是嗅到了“風口”的味道。然而,行業的野蠻生長,往往意味著泥沙俱下,需要大眾擦亮眼睛。

正如一些家長反映的,一些育兒自媒體理念相近,在具體做法上“打架”,家長們難以甄別﹔有的不接地氣,做個輔食都要精確到克﹔有的過於死板,規定標准作息時間……倘若家長們打算照本宣科、照貓畫虎,那麼,往往會困於信息海洋,陷入僵化而不自知。

“科學育兒”的背后,也有商業機構在炒作焦慮。“80%的家長都忽略了這一點”“這一點不關注,會斷送孩子的一生”“你還在這樣教你的小孩嗎”“孩子有這幾個表現,家長要注意了”……此類文章,利用人們“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理,是典型的“標題黨”“震驚體”,家長們務必提高自身素養,學會辨別新媒體傳播內容的真偽、意圖和影響。

個人以為,育兒並沒有唯一正確的答案。“科學育兒”只是指出一個大方向,不同醫生尚有各自的立場和觀點,每個孩子也有不一樣的表達和需求。家長們不能只是因為看了幾個帖子,就盲目地照搬學習。對家長來說,既要吸收外界知識,也要善於進行轉化,區分好什麼是自己的需求,什麼是孩子的需求,別把自我焦慮轉移到孩子身上。

互聯網育兒指導無用信息過多,更是需要上升到社會層面進行考慮的重要課題。在我國,0—3歲幼兒的撫育是家庭的內部事務,缺乏和專業知識的融合。對此,可以考慮加大政策配套力度,建立起0—3歲嬰幼兒家庭教育支持體系,讓更多高校、科研機構、專家學者等參與進來。如此,育兒實踐和科學知識充分融合,不是更能解決家長的痛點和苦惱嗎?(王慶峰)

(責編:羅彬月、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