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得回 留得住 學得好

貴州精准施策鞏固控輟保學成果

2020年07月23日09:09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曹雯 楊詩雨

6月上旬,貴州省教育廳發布最新的學生資助政策。其中,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對城鄉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生活補助,持續在農村實施營養改善計劃。

決戰決勝之年,義務教育控輟保學是一場必須打贏的攻堅戰。資助政策可有效解除貧困家庭學生及其家長在經濟上的后顧之憂,為鞏固控輟保學成果、保持動態清零提供堅實后盾。

建立“七長”制度

“人盯人”勸返

“王奶奶,您放心!我們幫您盯著他呢,這學期開學后,談復州在學校的表現挺好的……”6月5日,剛剛上完課的韋雪梅,正在辦公室給九年級三班學生談復州的奶奶打電話。

黔南州都勻五中老師韋雪梅自認為是一名合格的教育“偵察兵”。班裡的談復州七、八年級時成績不錯,卻因為在家養病期間擔心自己跟不上課程,對復學打起退堂鼓。韋雪梅得知后立馬趕到談復州家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通過申請貧困學生專項資金和困難補助,消除談復州的后顧之憂,最終與談復州達成了開學復課之約。

家長和師長的緊密交流,使得學生輟學被控制在萌芽中。事實上,為確保上學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貴州設立了行政線與教育線“雙線”責任制,明確縣(市、區、特區)長、局長、鄉鎮長(社區主任)、村委會主任、校長、師長、家長的“七長”責任。通過縣級領導包鄉鎮、鄉鎮領導包村包校、鄉鎮干部和教師包人的方式,落實全省控輟保學的各項措施。

為了動態掌握各地工作情況,貴州建立市、縣、鄉、村四級輟學台賬,抽調精兵強將,採取明察與暗訪、定點督查與隨機回訪等方式進行動態督導,及時矯正輟學失學現象。

2019年,在總結基層工作經驗的基礎上,貴州在全國率先研究制定了《控輟保學勸返復學工作指南二十條》,將失學輟學對象分為20類,逐一提出勸返安置措施並提供相關法律法規依據。通過這份詳實的行動指南,制定一對一幫扶方案。

2020年,為保障疫情后的復學復課不落一人,貴州提出瞄准開學前精准摸排、開學時按時報到、考核時動態清零這3個節點,通過強化組織領導、挂牌督戰、學籍管理、整班移交、因人施策,向控輟保學發起最后總攻。

改善辦學條件

提升上學幸福感

3月24日,安順市紫雲自治縣比計劃提前1天完成格凸河小學和第六小學兩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配建教育工程項目。兩所學校的建成,將惠及兩地共4958戶19963人,其中建檔立卡戶2272戶8418人、移民搬遷1267人,以及周邊村組零星適齡入學就讀學生。

在遵義市務川自治縣大坪街道移民集中安置點旁,教育配套項目第五小學的建設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這是全省96個易地扶貧集中安置點配套學校挂牌督辦項目之一,設計規模為小學42班1890人。

“十三五”期間,貴州共實施易地扶貧搬遷188萬人,其中易地扶貧搬遷戶適齡學生就達35.79萬人。為了讓這些搬遷孩子上好學,貴州始終將教育保障作為教育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將安置點配套學校建設作為易地扶貧搬遷“五個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扎實推進。

2019年,全省完成新建、改擴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學校240所,解決搬遷戶適齡子女入園入學11萬余人,確保搬遷群眾子女不因搬遷而失學輟學。同時,指導9所市(州)本科高校在全國率先領辦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學校,讓安置點配套學校建設更加科學、規范和精准,不斷提升搬遷群眾子女上學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以前上學要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現在我們搬到彩虹社區的新家,離學校可近了,隻需要幾分鐘就能走到,這樣就方便多了。”安順市西秀區啟新學校八年級二班學生楊小琴臉上總是笑盈盈的。

她的校友石啟尚說起來到啟新學校后的變化,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在啟新學校裡上學,有專門的美術教室、音樂教室、科學實驗室,有很多新奇的器材,特別有趣,我現在上課都不打瞌睡了。”

據悉,安順市西秀區啟新學校是安順市第一所為解決易地扶貧搬遷戶子女的隨遷問題而特建的九年一貫制學校,2019年獲評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在家門口就可以上學——貧困地區、農村地區基本辦學條件的改善,成為輟學率下降的關鍵因素。

提高教育質量

解除后顧之憂

在這一場控輟保學的大決戰中,全社會參與有序、有力、有心,成效同樣顯著。2019年11月,貴州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失學輟學首次實現動態清零。

然而,將輟學學生勸返學校繼續讀書只是第一步,如何讓學生留得住、學得好,才是根本。

在黔西南州興仁縣巴鈴鎮牛場坪村的塘房小學,小江(化名)是一個身患癲癇病的孩子。為了讓小江能夠安心留在學校裡讀書,校長吳雄通過不斷引導小江參加體育活動,以身高優勢樹立他的自信,教育同學們正確認識小江的病情,不要隨意開玩笑等,並為小江量身定制了心理疏導計劃。

據吳雄介紹,從2004年至今,塘房小學的輟學率為零。學生人數從當年的幾十人增加到現在的數百人,招生范圍從一個村級完小擴大到3.5個自然村。“家長們一定要送來,政府攔也攔不住,隻有順應民意。”在吳雄看來,塘房小學的秘訣是讓學生真正喜歡學校。

實施義務教育優質均衡行動,全面補強鄉村小規模學校辦學水平,被寫進《貴州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特色教育強省實施綱要(2018—2027年)》。“如何寫好控輟保學‘后半篇文章’,重要的還是提高老師的專業性、學校的吸引力,給予學生在校的歸屬感。正是老師的愛心、用心,才能使每個孩子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進步。”貴州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相關負責人說。

2019年,貴州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式,運用“互聯網+教育”為農村學校提供優質學習資源,“寬帶網絡校校通”網絡接入率97.77%,班級多媒體配備配置達95%﹔實施“國培計劃”培訓8.7萬余名農村中小學教師,招聘“特崗計劃”教師7809人,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從實行分類安置、強化德育教育、合理設置課程、實施分層教學、科學規范管理、關愛復學學生6個方面,加強勸返復學學生管理工作,確保勸返復學學生勸得回、留得住、學得好。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