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曲子壩:從后進寨到示范寨的蝶變

2020年07月20日14:38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駐村干部與村民談心 。楊友 攝
駐村干部與村民談心 。楊友 攝

七月,驕陽似火,鳥語蟬鳴,萬木蔥蘢。筆者乘車從沿河自治縣泉壩鎮黃池村委會出發,順著蜿蜒盤旋的鄉村公路,向山下行走近20分鐘,來到了黃池村曲子壩,將車停在一個近1000平方米的簡易停車場內。站在停車場內,放眼望去,村民的房屋依山而建,錯落有致,村寨上的公路交叉環繞,無論是公路兩邊的邊溝裡還是路面上,沒有一張紙屑和其它垃圾,給人一種清新、愜意的感覺。

村指揮部指揮長李克相介紹,為了滿足村寨上外出務工回家的村民有個停車的地方,我們通過與群眾協商后,將這個以前隻有200平方左右的一塊不規則的荒地,用土石填起來鋪上沙子,再用籬笆圍起來,建立了這個簡易停車場,確保村寨裡車輛不亂停亂放。

駐村干部真幫扶 群眾生活變幸福

隨后,筆者在一個穿著民族服飾女向導的帶領下,來到一個“牛氣沖天”的景點。說是景點,其實是用撤除破舊房屋廢瓦片,在一個斜坡上堆積而成的,形狀像“牛”。同時還順著斜坡用村民們用過的破罐子,堆積成一個階梯“一”字形水槽,水最后從一個形狀像牛的竹根中流出,沖動著斜坡下小水車。小水車車軸邊,一個小木槽不停地前后挪動著,好似一個人在劃船前進。解說人員介紹,這個村寨的村民們將會像這條“小船”一樣,乘風破浪,勇往直前,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接著又來到貧困戶周世坤家,主人雖然不在家,但門是敞開的。隨同的向導又介紹,周世坤是建檔立卡貧困戶,48歲無妻子,一個人帶著3個孩子生活。以前他十分懶惰,又喜歡喝酒,房子也很破爛,家裡的生活用具亂丟亂放,雜亂無章。如今,通過村指揮部成員們把他的房子維修出來,然后給他買了一個簡易的碗櫃、衣櫃,並幫他的生活用具進行有序擺放,家裡顯得很干淨、整潔。同時周世坤也變得很上進了,每天有空就到基地務工,或者參與村裡的環境整治,與以前相比就像變了個人似的。

環境整治不僅改變村民的居住環境,同時還改變著村民的思想觀念。筆者來到村民陳茂芝家,還隔幾十米就看見陳茂芝將煮好的雞蛋和水果擺放在了庭院中間的小桌子上,等待著客人前來品嘗。

今年75歲的陳茂芝,是村裡的老藝人,她從重慶酉陽嫁到曲子壩的,她有兩個兒子,雖然兩個兒子都建了一棟磚混結構的平板房,可她與老伴不願和兒子居住在一起,一直居住在一棟用竹籬笆圍的木房裡。開始村指揮部考慮到他們居住在木房裡,既不衛生又不安全,要求她們去與兒子一同居住,可陳茂芝老人堅決反對,指揮部成員多次上門做思想工作她都不同意。村指揮部后來隻好調整思路,想到如果他們實在不願意搬離,就把她的房子維修好,讓他們度過幸福的晚年。

如今,陳茂芝老人的房子成了紅板壁,屋裡衣櫃、碗櫃、蚊帳等生活用具應有盡有,而且干淨、整潔。老人為了感謝黨和政府,每天還要打兩次以上快板,宣傳和歌頌黨的好政策。

“農耕文化”留鄉愁 鄉村整治展未來

來到村寨的中心位置,公路兩邊用廢瓦片堆積而成的長20多米的兩條龍,看起來活靈活現,既美觀又有造詣,展現了該村指揮部成員們用心用情的工作作風。

路邊,幾個老年人蹲在一起,一邊談論村裡的變化,一邊談論駐村干部們的辛苦。筆者問他們,你們寨上變化大不大?其中一個老人指著村寨前面的稻田說,你看看那裡面的三個字,筆者回過頭去,看到了稻田裡用秧苗裝點的三個大字“中國夢”,如今隨著綠油油的秧苗長勢,“中國夢”三個字越加醒目。老人接著說:“隻要稻谷成熟,我們的中國夢就實現了。”從老人的談話中,筆者感受到了群眾對村寨的環境打造很滿意。

如今走在曲子壩這個寨子上處處是風景,每個節點處的風景,都是用村們用過的磨子、豬槽、斗笠、蓑衣、撮箕等生產生活用具堆積而成的,既美觀又經濟實惠,更重要的是可記住鄉愁。

村指揮部指揮長李克相介紹,曲子壩整個村寨的打造是圍繞“農耕文化”這個主題進行布局和打造的,無論是牆上畫的還是地上擺的都沒有離開群眾的生產生活,這樣做的目的一是就地取材、變廢為寶、節約成本、保護環境﹔二是讓村民記住鄉愁、不忘農耕、培養引導、弘揚民風。

採訪當日,筆者正好遇見村民喻文英遠嫁秀山的女兒周曉芳回到娘家,筆者問她回到娘家的感受時,她爽快地回答說:“這半年來,村庄變化得讓人感到陌生了。破舊房子沒了,道路全部硬化了,而且很干淨整潔,還布局了許多景點,看起來十分順眼!”同樣,村寨上遠嫁浙江台州的李金玲,七年沒有回娘家了,今年回家突然感覺變得好舒服,有一種不認識的感覺。因為以前家門口的小路變成了寬敞的公路,還增加了一個停車場。她感嘆道:“做夢都沒有想到我們這個偏僻的地方能變得這麼漂亮!”

脫貧政策惠民生 攻堅隊員勇擔當

近年來,隨著貴州省“組組通”和農網改造等工程的實施,一條寬5米左右的硬化公路,徹底打通了曲子壩與外界的聯系,改變了曲子壩村民的生活軌跡。

曲子壩只是黃池村的一個自然村寨,有2個村民小組122戶59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1戶215人,有老舊危房63棟,是黃池村貧困程度最深的自然寨。之前交通閉塞,干群關系緊張,群眾怨氣重,滿意度極差。“臟亂差”現象在周邊也是比較出名的。村裡不少年輕人外出打工找個外地媳婦,隻要回到這裡看了一次后,就不想再回到這裡來。

2020年,在全縣脫貧攻堅攻堅克難的關鍵期,該縣要求每個鄉鎮(街道)打造兩個示范村,在這樣的背景下泉壩鎮並選擇了深度貧困村黃池村為示范點,以點代面逐步推開,如今黃池村除了曲子壩自然寨這個示范點外,另外兩個村民小組居住地的“銀杏公園”打造也全面啟動。

為了實現曲子壩示范點的打造,該村指揮部多次深入曲子壩,組織召開群眾會、院壩會和與群眾吃連心飯,宣傳脫貧攻堅政策,用群眾以前的生活和現在的生活作比較,並描述通過整治和打造后的村寨將是什麼樣子,激起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功夫不負有心人,指揮部成員多次的宣傳,得到了群眾的認可,群眾積極參與環境整治工作。

整治期間,村指揮部根據參與整治群眾的多少,把群眾進行分組分工,實現了邊拆、邊建、邊美化。據統計,曲子壩近兩年共拆除土地增減挂鉤紅線內房屋、易地扶貧搬遷戶房屋、破舊閑置危房等57棟,所有拆除房屋地基復墾復綠率100%。

今年68歲的建檔卡戶喻文英,有兩個兒子,一個在服刑,一個在外打工,她家的舊房沒有被拆除,但被指揮部裝點后變成了鄉愁房,作為展示“農耕文化”的“舞台”。鏵口、背篼、背桶、蓑衣、斗笠、彎刀、鋤頭等農耕具在這裡應有盡有,獨具特色、鄉愁濃郁。

該村指揮部副指揮長吳浩介紹,為了將全村打造為縣級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今年修通了5條產業路,共9.8公裡,實現了全村自然寨與自然寨之間、自然寨與產業發展地互連互通的交通格局。同時,每個自然寨戶與戶之間的聯戶路硬化實現了全覆蓋。

如今的曲子壩,一條條干淨整潔的硬化路,一幅幅包含土家風情的實物圖案,一張張包含幸福的笑臉,在這大山深處構成了一幅和諧、幸福、美麗的鄉村畫卷。(楊 友)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