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頭村黨支部:

盤活優勢產業 讓群眾富起來

2020年07月17日08:27  來源:貴陽日報
 
風光秀麗的橋頭村。
風光秀麗的橋頭村。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長期以來,貴安新區高峰鎮橋頭村黨支部著力發展富民產業,讓群眾持續增收。目前,橋頭村已經形成食用菌和折耳根兩大主打產業。

2019年,橋頭村種植食用菌約110萬棒,產值達600余萬元,全村村民在食用菌基地務工收入達47萬元,戶均增收3000余元。2019年,全村折耳根種植達200余畝,全年收入約300萬元,2020年,橋頭村黨支部發動群眾種植折耳根400余畝,預計收入500萬元。

盤活優勢,選准產業。高峰鎮是貴安新區野生菌主產區。結合野生菌的生長習性,充分考量氣候、地理、耕地等方面的優勢,2019年,橋頭村黨支部與駐村工作組申報資金建設橋頭村食用菌基地,新建食用菌大棚、菌種生產車間等基礎設施,並引進貴州知黔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採取“黨支部+村集體+公司+合作社”模式發展食用菌產業。

橋頭村駐村第一書記王健介紹,橋頭村有153戶706人,2019年食用菌的成功培育讓該村戶均增收達到了3200元。今年,橋頭村食用菌基地56個大棚全部投用,同時,基地不斷擴大產品產業生態鏈,研發香菇脆等精加工產品,並與多所高校和廣州化妝品行業公司簽訂合作協議,推出了以食用菌為原材料的酵素、洗衣凝珠等生產生活日用品。

為了繼續擴大食用菌經濟效益,今年,高峰鎮橋頭村村支兩委提出“大棚入戶”的概念,提議每戶村民在自家地裡搭建適宜菌棒生長環境的棚試種香菇、平菇,村裡將給每棒一塊錢的補貼。村民陳方其家就是首批6戶示范戶中的一員。

陳方其說,家裡大棚內種有2240個菌棒,從搭建大棚到技術培訓,村裡都安排了專門的技術員進行培訓、指導。在技術員的培訓下,自己逐漸掌握了基礎知識,對未來食用菌的發展信心滿滿。“大約一個月就能出菌,預計第一批有3000斤香菇,收益大概近1萬元。”陳方其說。

下一步,橋頭村將把發展食用菌的眼光瞄准在延伸產業鏈上,在“黨支部+村集體+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下,打造貴安新區食用菌產業脫貧致富范本。王健說,橋頭村黨支部也正在考慮利用好村級合作社,盤活村級資源,通過把村集體荒山、食用菌基地、房屋等租賃的方式來增加村集體收入。

發展產業讓群眾持續增收沒有休止符,扶貧幫困一直在路上。作為三類貧困村,橋頭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2戶215人。橋頭村黨支部通過加大產業扶持力度,完善幫扶機制,提高農業產業在貧困戶增收中的貢獻率,2019年底,全村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均已脫貧。

與此同時,橋頭村黨支部還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將扶貧工作做深做實。在教育保障方面,全村適齡兒童全部入校就讀,沒有1人因家庭貧困上不起學。在醫療保障方面,全村所有人員全部參加合作醫療,並按相關規定報銷醫療費用,貧困戶住院病人報銷比例達90%以上,沒有因病返貧的現象。在住房安全保障方面,符合條件的46戶農戶搬遷至北斗灣社區居住,余下的107戶農戶中有7戶住房屬於危房,為此,橋頭村黨支部在北斗灣社區為7戶村民提供住房供其長期居住。在安全飲水方面排查問題,橋頭村黨支部協調資金10余萬元,改造年久失修的供水管網,新修了1座30立方的蓄水池,有效解決了村民的安全飲水問題。

2020年7月1日,橋頭村黨支部榮獲貴陽市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稱號。“這是對我們支部工作的肯定。作為黨支部書記,我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橋頭村黨支部書記歐陽德智說。他堅信,在橋頭村黨支部和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橋頭村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600余萬元

2019年,橋頭村種植食用菌約110萬棒,產值達600余萬元,全村村民在食用菌基地務工收入達47萬元,戶均增收3000余元。2019年,全村折耳根種植達200余畝,全年收入約300萬元。2020年,橋頭村黨支部發動群眾種植折耳根400余畝,預計收入500萬元。(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謝孟航/文石照昌 鄭宇瀟/圖)

(責編:吳鋒(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