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陽宅吉鄉:藕漁立體種養 美生態富百姓

2020年07月07日13:53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藕漁立體種養,美生態富百姓。
藕漁立體種養,美生態富百姓。

“一片荷花、一池蓮藕、一溝龍蝦、一塘活魚,一田四用、一水四養。”在貴州省開陽縣宅吉鄉堰塘村藕魚扶貧項目基地,連片的荷花相互交織,處處呈現出和諧共生、一田多用、立體種養的現代農業綜合體,雖然田間忙碌的群眾臉上滿是汗水,心裡卻浸潤著豐收的喜悅。

宅吉鄉地處開陽縣北部,是貴陽市20個特別困難村所在鄉鎮、也是全市最缺水的鄉鎮之一,要想改變宅吉發展面貌,必須解決水資源匱乏和利用的難題,鄉黨委政府周密部署,統籌安排,將集鎮上連片的稻田進行集中開發利用,儲存水資源。同時探索藕漁立體種養,積極發展特色扶貧產業,完善利益聯結,不斷壯大集體經濟收入,闖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近幾年為提高土地收益,村裡鼓勵土地流轉,發展現代農業,可是水稻賣不上價,租金和農資卻是不斷上漲,土地流轉少人問津,作為宅吉鄉村級發展的“領頭羊”,這可愁壞了堰塘村支“兩委”。

2018年,宅吉鄉黨委政府積極作為,為堰塘村發展開出了“良方”,規劃了藍圖,動員貧困戶以入股分紅的形式加入扶貧資金,引進吉誠農業發展公司,運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使用扶貧資金120萬元,流轉土地50畝,成立村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藕漁立體種養。

堰塘村副主任余萬兵算了筆賬:實施“藕漁共生”,現在畝均可產蓮藕6000-8000斤、魚200-300斤、蝦400-500公斤以上,畝均產值達9000元以上,純利潤可達4000余元。其中,小龍蝦最高可賣到30元1斤。

“我每天負責看管這些池塘,這幾天正是收獲季節,引來了周邊垂釣愛好者的打卡,每名垂釣者收費是25元,1天算下來會有20余人,僅這筆收入每天就有500多元。”

江秀國是堰塘村的貧困戶,他把自家的土地流轉給了藕漁項目,自己也在這裡務工,基地還以入股分紅的形式對其進行委托幫扶。現在不僅可以拿到工資和分紅,還能領取土地承包金,生活蒸蒸日上的他干起活來也特別有勁。

“現在我們藕漁項目前景好,正打算擴大規模,實現了60戶236人的貧困人口分紅,還能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流轉更多貧困戶的土地。”基地負責人符勇說道。

自2019年堰塘村藕漁項目發展以來,以入股的形式分紅達60000元,給貧困戶付土地承包金約15000元。

宅吉鄉黨委書記唐玉軍表示,在藕漁空間,田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田,從最開始種植水稻,逐漸發展藕漁立體種養,如今形成了休閑觀光現代農業。游客在這裡可以體驗挖藕、垂釣等,后續還可以在這裡度假休閑購買富硒農特產品,這樣就實現了一二三產的高度融合,為鄉村振興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如今,在新思維、新模式、新業態的加持下,宅吉鄉農業正快步實現高質量高水平高效益跨域式的發展,相信堰塘村藕漁立體種養,只是全鄉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據了解,近三年來通過產業結構調整,發展了富硒桃2.21萬畝、獼猴桃2000畝、耙耙柑600畝、蜂糖李500畝、柑橘500畝、藍莓320畝、蜜蜂養殖2000箱、香菇種植120萬棒,通過利益鏈接、入股分紅、產業發展,全鄉貧困戶292戶1149人實現全面脫貧奔小康。(文/圖 梁永洋)

(責編:羅彬月、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