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沿河:脫貧攻堅一線 譜寫駐村“樂章”

——記脫貧攻堅優秀村第一書記肖華

2020年07月03日10:43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肖華在生態雞養殖場查看雞的長勢。楊友 攝
肖華在生態雞養殖場查看雞的長勢。楊友 攝

“今天走在辣椒產業路上的我,心裡沒有想任何事,如此大的風和雨讓人讓人走路、打傘都十分艱難,豆大的雨滴打在身上冰涼冰涼的,直打寒顫。與此同時,還要遭到雷電的驚嚇,這些都不是問題。我靜靜站在路上任憑風雨吹打,真是思緒萬千,只是一直想著二十幾個工人的安危,看著工人一個個往前走,直到他們的身影都看不到之后,我的心終於平靜了,這才往村委會走去......”這是沿河自治縣甘溪鎮芭蕉村指揮部指揮長、駐村第一書記肖華,2018年在芭蕉村駐村期間寫的工作日記。

從她的日記內容不難看出,在危險面前她首先想到的是群眾的生命安危,這就是她駐村的情懷和宗旨,也是她駐村一心為民的真實寫照。

2018年3月,肖華被組織從沿河自治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派到芭蕉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從那時起她就暗下決心,一定不辜負組織的重托,一定要與芭蕉村群眾齊心協力、同甘共苦、共渡難關,把芭蕉村建設成為全縣名列前茅的美麗鄉村。她是那樣想的,也是那樣做的。從來到該村的第一天起,她就不斷地用真心、真情譜寫著芭蕉村脫貧攻堅的美麗新篇章。2020年被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優秀村第一書記。

摸清全村底數 繪制發展藍圖

6月,陽光炙烤著大地。芭蕉村,地勢平坦,四面環山,一丘丘綠油油的秧苗在微風中搖曳著成熟的喜悅,煞是愜意。稻田四周,村民房屋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形成一圈,定格村庄的自然美。

然而,在2018年,肖華剛來到該村時,看見村裡到處破破爛爛,地上白色垃圾隨處可見,村民們對村支兩委工作也不太理解和支持,每天到村委會反應沒有低保、沒得精准貧困戶等事情的人總是絡繹不絕。面對這些問題她最初覺得有點心煩,因為剛從機關下來的她,不但沒有基層工作經驗,更沒有體驗過與老百姓面對面打交道的過程。

但,既是工作就得做好。她白天與老百姓周旋,本已疲憊不堪,晚上躺在床上卻久久不能入睡,思考著老百姓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問題?如何才能解決好他們的問題?

通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她決定調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從摸清整個村的基本情況和每戶農戶的家庭結構、人口和生產生活情況等入手,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才能站在群眾的角度看待問題,才能有的放矢說服群眾,才能讓群眾信服。

隨后,肖華每天頭頂烈日、披星戴月,風裡來、雨裡去,挎著挎包,拿著筆記本,逐家逐戶走訪,與群眾促膝談心,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有時連續幾戶群眾都不在家,但她也並不灰心,而是繼續往前走,就這樣在村裡反反復復、來來回回走訪,不到一個月,她就掌握了全村385戶1503人的基本信息情況。

底數清、情況明,是制定發展規劃和開展各項工作的基礎。肖華走訪結束后,並召開村支兩委和黨員干部會議,共同研究村裡的發展。會上大家各抒己見,隻要是有利於村裡發展的意見和建議,肖華都認真作好筆記,會后及時進行梳理,制定出了芭蕉村的三年發展規劃方案。

規劃方案上,以解放群眾思想、提高群眾脫貧意識為總抓手,三年后村裡道路全部硬化,家家戶戶通自來水,危房改造達20戶以上,至少發展一樣持續穩定增收產業……一組組數據和發展目標,讓干部群眾豁然開朗,激情倍增,以此敲開了該村脫貧致富的“大門”。

“自從肖書記來到我們村后,我們在她的帶領下工作積極性比以前要高多了。與她一同參與發展產業、建設基礎設施等工作感到非常快樂!我們村能有今天變化,她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全村人民都還是感謝她的!”該村黨支部書記楊勝煌說。

完善基礎建設 提升鄉村魅力

談到該村基礎設施建設時,肖華的臉上更多的是寫滿著成就感。她說:“這兩年來雖然沒少受苦受累,但看到村裡的變化,再回過頭去想每一次決策、每一次行動所帶來的效果,還是感到很欣慰的!”

第一次到芭蕉村村委會的時候,肖華發現陣地建設實在太窄小,不要說開群眾會和開展活動,就是常規辦公都十分擁擠。她想,一個村的陣地建設是村級發展的基礎,是黨員活動的陣地,如果不進行升級改造,黨員活動就難以開展。於是她與村支兩委商議后,逐級上報,爭取到了資金18.42萬元,將原來修建的山村幼兒園進行了重新裝修和改造成為村級活動陣地。

如今,寬敞明亮的村委會辦公室,成了干部與群眾之間的“連心橋”,群眾辦事不用再站在門外等候,而是到辦公室坐下來、喝著水慢慢辦。“現在我們到村委會辦事,首先聽到的就是請坐,然后就是一杯水來了,感到很溫馨!這些變化是肖書記來了以后才有的!”筆者採訪當日,偶遇來村委會打証明的村民楊翠光說。

該村除了村委會陣地建設外,肖華還與村支兩委積極向上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爭取資金,實施村寨環境整治和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建設。2018年以來,新安裝了太陽能路燈60盞,帶領指揮部隊員拆除了破舊房和易地扶貧搬遷、土地增減挂鉤紅線內等房屋26戶66間,破圈舍5戶5間。

全村通組路、連戶路全覆蓋,新修產業路8.8公裡,正在硬化中。爭取了106萬元,修建了50立方米的人畜飲水池3個,徹底解決了村民挑水喝問題。2019年,該村還實施了農網改造工程。

一個個項目的成功實施,背后都凝聚著肖華的汗水和心血,是她不顧個人情面,多次向各級領導匯報爭取得來的﹔實施中,因為佔地或群眾無勞動力等原因,導致有些項目在推進中受阻,是她帶領指揮部成員親自動手拉沙石、背水泥,將項目落實下來的。

如今,該村后山森林郁郁蔥蔥,村前一片綠油油稻田。傍晚時分,夕陽洒向村庄,辛勤勞作的村民紛紛回家煮飯,村寨上空炊煙繚繞,構成了一幅山村美景圖。

產業初具規模 助推群眾增收

產業發展是群眾增收脫貧的關鍵,這個道理肖華十分明白。2018年,她來到該村后,通過走訪得知,村裡大部分有勞動能力的青壯年都已外出務工,家裡留下的基本上是婦女、老人和小孩,這些人靠的是家裡外出務工人員寄錢回家供養。加之村裡大片大片土地荒蕪,實在有點心疼,發展產業促進群眾增收,已迫在眉睫。

於是,她與村支兩委干部商討,綜合各類種養殖業的資本投入和市場前景,最終決定發展辣椒150畝。目標定了就得實施,通過組織召開群眾會,講解發展產業的目的和意義,動員群眾支持和參與辣椒產業發展,並帶領村支兩委干部一邊流轉土地,一邊申辦農民專業合作社,一邊進行土地翻鏵,一場產業革命在該村拉開序幕。

當時沒有產業路,所有的農用物資均靠村民們背到山上的基地裡。特別是栽辣椒苗期間,每天20多個工人的中餐由村合作社負責安排。那時,肖華充當的不僅是產業發展領頭人,更是這20多個工人的炊事員。每天早上她都會煮好飯菜送到基地作為群眾的午餐。

那時,她白天與群眾同吃、同勞動,晚上要到村寨上組織勞動力,睡眠不足對她來說是家常便飯。“那段時間人都瘦了幾斤。雖然很累,但看到產業一天天成形,心裡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肖華介紹,2018年村裡發展的150畝辣椒,合作社不虧也不賺,但老百姓是增收了,因為合作社付出去勞務費10多萬元,這些錢都是發在本村群眾手中了。發展產業貧困戶和非貧困戶均得到了實惠,2019年,該村辣椒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發展到240畝。今年該村重新調整產業結構,發展了高粱300畝、紅薯50畝、辣椒30畝。

2020年,脫貧攻堅工作進入攻堅拔寨的關鍵期,為了讓貧困群眾實現真脫貧,肖華再次向上級爭取,獲得了一個生態雞代養項目和生豬代養項目。她為了讓兩個項目盡早產生效益,在前期項目選址和落實土地中,她與指揮部隊員們,晚上多次深入群眾家中,做群眾思想工作,直到群眾願意拿出土地,一顆懸著的心才著地。

如今,生態雞代養項目已竣工,3萬羽雞苗已全部投放,進入了養殖階段。“這個養雞場肖書記費了不少汗水和心血!”村指揮部成員秦威龍說。與此同時,年出欄2400頭的生豬養殖場,正在有序建設中,預計在7月底可以投放仔豬。

為民辦事情懷 贏得群眾稱贊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肖華在駐村工作期間,一直把這句話牢記於心。

她來到該村后,一心扑在工作上,時刻把群眾裝在心中,視群眾為親人,幫助群眾辦了不少實事,贏得了該村群眾的普遍贊譽。

64歲的建檔立卡戶楊昌大妻子的前夫,30年以前在甘溪鎮信用社貸款400多元,還沒有來得及歸還就去世了。楊昌大來到妻子身邊共同生活了幾十年,但因家庭貧困,貸款一直沒有還,可利息每年又在不斷增加。2019年,信用社再次清理不良貸款時,楊昌大家庭的400多元已經漲到了2萬多元。原本就很貧困的家庭要他還2萬多元,等於是雪上加霜、貧上加貧。

面對這個問題,肖華主動與該鎮信用對接,講清楚楊昌大的具體情況,爭取能得到信用社支持,幫助楊昌大解決困難。信用社領導得知楊昌大的情況后通過多方協調爭取資金,終於將楊昌大的2萬多元貸款還清。“要不是肖書記,我家的貸款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還清啊,肖書記對我們太好了,我永遠都不會忘記她!”楊昌大激動地說。

同樣,該村六組62歲的村民張柒娥,家裡有3口人,兒子在外務工。因為她家是非貧困戶,享受國家扶貧政策相對少些,所以對村裡的工作不是很支持。

一次肖華在走訪中發現她的手指有點殘疾,就主動動員她去辦一個殘疾証。開始張柒娥不願意,她說:“辦來不起用,又很麻煩”。肖華通過多次與她講辦殘疾証的好處,並答應帶她到沿河辦理。張柒娥想了想,反正又不要錢,辦就辦吧。於是,肖華用自己的車子將張柒娥帶到縣醫院、殘聯等地將她的殘疾証辦好,還特地陪她逛了一圈縣城,張柒娥十分高興和感謝肖華。從此以后張柒娥逢人便說肖華的好,有時搞得肖華自己都不好意思。“作為一個駐村干部,幫助老百姓辦點小事,是理所應當的。”肖華說。

談到肖華的家庭情況時,她或多或少有點傷感。雖然丈夫在縣七完小教書,可以照顧兩個孩子,但孩子畢竟還小,一個9歲,一個3歲,哪裡有母親在身邊照顧得周到。“脫貧攻堅越是到最后,我們越不能鬆懈,越是要用最嚴紀律要求自己,把每一項工作都做細做實,確保年底貧困戶全部脫貧出列,與全國、全省同步邁入小康社會!”肖華堅定地說。

採訪結束,筆者離開芭蕉村時已是傍晚,路燈下村民們圍坐在一起,談天說地,享受著黨的政策給他們帶來的陽光雨露。回望月光下的芭蕉村,燈光星星點點,村庄優雅恬靜,而我們卻漸行漸遠。(楊友)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