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慎偉:我的母親陳鮇

2020年07月01日16:09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關慎偉:我的母親陳鮇

我的母親陳鮇,廣東恩平人,出生於1918年2月25日(元宵節),在2007年4月23日早上突然地離開了我們,享年89周歲。是貴州醫科大學1943屆畢業生。媽媽出身自醫學世家,外公陳漠是中國最早公派到日本留學學習西醫的一代人,曾參加過孫中山的北伐軍,任軍醫司少將司長,后來定居上海自開了診所。媽媽出生於上海的一個大家庭中。

媽媽年輕時順利地先后考入同濟高中,同濟大學讀書、學醫,后來她聽說美國協和與貴陽醫學院聯合,她未與家人商量自作主張,就和一位女同學(包啟媛)一起轉學到了貴醫,並在國立貴陽醫學院學習,直至1943年畢業。

母親勤奮、敬業,德高望重。

媽媽畢業后,先是在外公的診所裡工作了一段時間,1949年到沈陽婦嬰醫院兒科工作。1960年跟隨我的父親(同濟大學畢業,1960年蘇聯欲撤回專家的前夕,被冶金部從沈陽有色金屬加工廠調往洛陽銅加工廠)調到洛陽河南科技大學一附院(原洛陽市第三人民醫院)工作,任兒科主任直至退休。

當年,媽媽曾在洛陽醫學院任課,是教授級主任醫師。同時,她在醫院還擔負了臨床繁忙的兒科主任工作。母親具有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在洛陽的幾十年裡,一直是家喻戶曉的最著名的兒科專家,救治病患兒無數。

母親在學校裡學的是西醫,后來又曾到北京進修過中醫。她先后在《中華醫學》雜志、洛陽醫學院專刊等醫學文獻上發表過20余篇論文,在河南省,洛陽市的醫學、兒科學會任職。她結合豐富的臨床經驗,研制過治療患兒腹瀉的“秋泄散”等多種中成藥,療效顯著。許多人都夸她對病患診斷得既快又准,隻需花費極少的錢就能很快地治好病。

母親在醫院的門診病人總是最多,排的隊也最長,一天有時能看200多人,有時甚至超過250人,用她自己的話說,比我外公看的病人都多,工作非常繁忙。回到家裡,也經常有人慕名上門求醫問藥,她常常放下碗筷,先解決了問題再接著吃飯。有時晚上也常常被人接去看病或會診。

文革期間,她多次參加農村工作醫療隊到洛陽郊區辛店,欒川縣最偏遠的冷水鄉等條件艱苦、缺醫少藥的農村,一呆就是數月或半年,為當地農民服務,在那兒,她曾為患兒獻過血,還長期地從技術和經濟上幫助過農村醫生。

母親醫德高尚,性格耿直,從不收取病人和家屬的任何禮物,對送禮的人和看門診不排隊的人,她會直言批評,不留情面,而對求醫的病人則滿腔熱忱,認真負責。《洛陽日報》上曾至少二次報道過她的事跡。

母親還曾是數屆洛陽市人民代表,市政協第九、十、十一屆委員,為社會獻言獻策,早在1982年左右就在她的提案上列舉了燃放煙花爆竹對環境各方面的污染,提議限制和禁止大規模燃放煙花爆竹。

母親是家中的賢妻良母。

我的父親是在1960年蘇聯專家撤走前夕被調入洛陽銅加工廠(原黃河冶煉廠)的,在蘇聯專家短暫交接,撤走圖紙之后,廠裡正在安裝、試車和投產的設備問題很多,負責全廠設備的父親非常繁忙,晚上、半夜三更也電話不斷,媽媽為父親親手縫制了單的、夾的和棉的像浴袍一樣的長袍,方便他夜裡起床接打電話。

1960年前后,正是國家遭受三年嚴重自然災害時期,為了家人能吃飽,媽媽卻因營養不良,浮腫而住過院。

1984年媽媽67歲,那年70歲的父親退休了,盡管醫院再三挽留,媽媽還是堅持辦理了退休,一是為了早讓年輕醫生接任,二是為了能夠陪伴在剛退休的父親身邊。

媽媽極重視對子女的教育。

她一直教育我們要愛國家,愛人民。她和父親在我們小的時候,就教我們唱當年的《畢業歌》、《鬆花江上》、《漁光曲》等抗日歌曲,給我們講述抗戰期間他們的親身感受和隨學校遷往大西南的經歷。

媽媽教育我們要誠實做人,要終生不斷地學習,要做既聰明又勤奮的人。她總是對我們循循善誘,在家中從未見過她發過脾氣。

她盡量地給我們找好的學校,在新的小學裡,我參加過洛陽市的航模比賽,取得了第四名,受到了學校的表揚。我還有幸參加了洛陽市第一屆夏令營,在夏令營開幕式上作為學生代表發言。甚至在我初中沒上完就下鄉之后,媽媽還對我說,你們現在都不讀書了怎麼行,哪怕是毛主席著作也要讀哇!你就讀毛選吧!我下鄉期間就隻讀了毛選四卷,寫了日記,曾經被評為所在縣、地區的先進知青代表。

我參加工作后,父母督促和支持我們努力學習,填補知識的空白。在我的孩子3歲那年,1983年,我和愛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補習,一起考上了電大。父母支持我們學習,幫助我們帶孩子(3--6歲)三年,我和愛人在電大的成績都很好,是父母的支持,讓我們順利地取得了大專畢業証。

我的哥哥是文革前考入大學的,是高級工程師。

媽媽也為弟弟轉過更好的小學。我的弟弟在下鄉期間,堅持學習,恢復高考的第一年就考入了上海復旦大學,繼而又考上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后來又到美國完成了研究生,博士,博士后的學業,曾在美國高磁研究院工作,后來一直在美國大學中做研究工作。

媽媽心地善良,帶著外婆一起生活,為她送終。她也善待自己的所有親戚和朋友。我結婚時,她教育我愛丈夫就要愛婆婆。

退休生活豐富多彩,晚年生活充滿活力。

退休后的媽媽,閱讀多種書報(含ChinaDaily),翻譯過多篇英文的醫學文章,偶爾寫寫小詩﹔每天早晨到牡丹廣場練八段錦,打太極拳、劍,為愛好者輔導英語﹔參加單位組織的讀書、合唱等活動﹔在老年大學學習書法和繪畫,曾參加“洛陽十姐妹”赴京畫展,是其中的最年長者﹔去美國省親、帶孫女、在圖書館裡學習,旅游﹔在國內旅游時,是善於登山的長者,67歲時她登上過華山頂峰,76歲時從前山登上黃山,80多歲時陪她的弟弟們去嵩山的三皇寨,比她小十余歲的弟弟們遠趕不上她﹔和拳友(一起打太極拳鍛煉的朋友)們走遍洛陽周邊的景區,和他們一起游玩,聚餐。她在去世前一年的年底(88歲),她還和比小幾歲的二位老同事一起去雲南游覽了大理、麗江和玉龍雪山。

陪伴媽媽逛街乘坐公交車時,她看到有孕婦或行動不便的老人,年近九旬的媽媽總是要給別人讓座。

就在媽媽去世的前幾天,她還在小區的健身器材上蕩腿鍛煉﹔去世的前一天媽媽還參加了祝賀第二個曾孫女的百日家宴。

2007年4月23日早上5點多鐘,應是媽媽起床去牡丹廣場鍛煉的時間,媽媽突感不適,父親趕緊叫來了救護車送醫,但是搶救無效,媽媽就這樣突然地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媽媽對生死看得很透徹,生前曾抄寫過一首英文詩《Let me go》,多次講到希望死后把自己的遺體交付醫學教育,獻給她終生鐘愛、並為之工作一生的醫學事業。但因為她走得太急,受到突然打擊的父親沒有允許,最終未能按媽媽的遺願去做。

2014年底,媽媽去世近八年,過了99.5周歲的父親去世了,我們把父親和母親合葬在了洛陽仙鶴紀念園中。

母親心地善良,性格溫和,她品格高尚,睿智,勤奮,敬業,她的一生為國家,為人民,為家庭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她充滿活力的音容笑貌,孜孜不倦終生學習的精神將永遠活在兒女的心中。(關慎偉)

(責編:張春雷、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