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突襲,不僅是對醫療衛生系統的考驗,更是對一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全方位考驗。滄海橫流顯砥柱,萬山磅礡看主峰。一個國家治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執政黨的決策機制、領導水平和組織能力。這次大考,考出了中國之治的能力水平,也考出了我們黨掌舵領航的能力水平。
“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黨員逆行的身影﹔哪裡有戰斗,哪裡就有支部堅強的堡壘。”在緊鄰新發地市場的銀地家園門口,一面鮮艷的黨旗挂在最顯眼的地方。像銀地家園一樣,豐台12個封閉小區都成立了臨時黨支部,來自市、區、街鄉500余名下沉干部,沖鋒在防控疫情、服務居民的第一線。《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顯示,半年來,全國共有3900多萬名黨員、干部投入戰疫,1300多萬名黨員參加志願服務,在困難時刻亮出自己的赤誠初心。
疫情突襲,世界各國都面臨重壓。這不僅是對醫療衛生系統的考驗,更是對一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全方位考驗。滄海橫流顯砥柱,萬山磅礡看主峰。一個國家治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執政黨的決策機制、領導水平和組織能力。有人形容,中國“提前於世界做了一場閉卷考試”。然而,我們交出的答卷得到了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這次大考,考出了中國之治的能力水平,也考出了我們黨掌舵領航的能力水平。
有風有雨是常態,風雨無阻是心態,風雨兼程是狀態。置身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尤其是著眼“見証歷史的2020”,不乏聲音在追問:為什麼西方出現了混亂乃至大亂,而中國反之?回顧新中國坎坷發展之路,無論是面對西方的敵對封鎖,還是突發的大災大難,我們黨帶領國家穿越了一次次山重水復。事實証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也是我們戰勝風險挑戰、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的根本保障。
集中統一領導讓全黨全國有了主心骨。治理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情況復雜的大國,“沒有權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動”。“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這一頂層設計,一方面實現了決策的果斷性,讓我們可以高效地協調各方力量辦大事、攻難事﹔一方面保証了政策的延續性,讓我們擁有進行長遠戰略規劃並持續付諸實施的能力。在重大挑戰面前,中國不會有一分鐘浪費於政黨間的“拳擊賽”,所有資源投入到解決問題,也因此顯示出強大的國家能力。正如學者弗朗西斯·福山所評價的,在全球疫情面前,以往對於政治體制簡單的二分法,已不適用了。識別不同國家能否有效應對危機的那條主要分割線,變為了政府是否有能力,及民眾是否信任本國政府。
以人為本的國家理念和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任何一個政黨,都有其內在的價值取向,但世界上很少有哪個政黨像中國共產黨這樣,把為人民服務庄嚴地寫進黨章,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見諸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戰疫伊始,我們黨就鮮明提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應檢盡檢、應隔盡隔”,上至百歲老人,下至初生嬰兒,一個都不拋棄、不放棄。反觀一些所謂發達國家,大疫當前宣揚聽之任之群體免疫,資源不足“富人優先”宣揚“這就是人生”,甚至公開提出“放棄老人”,直接擊穿人類道德底線。究竟將人民、將生命擺在什麼位置,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也決定著國家治理的前途命運和興衰成敗。
嚴密組織體系激發強大行動力。從現代政治規律來看,任何政黨發展都要解決兩大問題:“心往一處想”(凝聚共識)和“勁往一處使”(行動一致)。前者是構筑共同思想基礎,后者是建立嚴密組織體系。一個政黨沒有共同的精神支柱和思想共識,就很難組織起來,很難保持穩定、發展壯大。回望近百年革命、建設和改革歷程,我們黨始終貫穿著一條鮮明紅線,就是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主題,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通過集中性教育和經常性教育相結合,不斷撥亮信仰的燈火,補足精神的鈣質,同時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到哪裡,監督檢查就跟進到哪裡。有這樣一種說法,我們黨“建立了一個世界上最為龐大的人與人的互聯網”,黨員干部無論處在哪個領域、哪個層級、哪個單位、哪個組織,關鍵時刻都能沖得上去、頂得下來。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經歷風雨才能見到彩虹,闖過隘口才能一馬平川,是中國共產黨人一以貫之的“行動哲學”。99年來,我們黨和腳下的這塊土地,所經歷與收獲的,已匯成“中國道路”不同尋常的歷史跨越。前路漫漫,風險挑戰重重,繼續發揮好黨的領導這個中國治理優勢的根本,繼續把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同提高國家治理水平有機統一起來,我們的奮斗一定會創造新的輝煌。( 崔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