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之下,從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到相關會議,反復強調“各級政府必須真正過緊日子”,明確要求把減稅降費政策落到企業,嚴禁鋪張浪費。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一些地方仍我行我素、頂風違規,結果被抓了典型。國辦督查室日前對河北省景縣作出督查通報,涉及不切實際壓稅收任務、征收“過頭稅”、以扶貧名義攤派捐款、舉債搞迎檢辦大會等多個方面,發人深省。
透過景縣案例“解剖麻雀”,首當其沖是該落實的沒到位,原本惠民利企政策“口惠實不至”,嚴重損害了政府公信力。今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減稅降費再度成為高頻詞,不僅體現了近年來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的一貫性政策要求,更是應對疫情沖擊的現實之舉。有媒體注意到,全國兩會后至6月中旬,連續三場國務院常務會議,持續圍繞減稅降費作出部署,明確“已定的降費措施要說到做到,落實到位”“堅決制止不合規收費”。
疫情沖擊之下,政府財政收入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困難。僅僅是因為稅收任務完成缺口較大或是在完成進度排名中排名靠后,就加大征收力度,甚至征收“過頭稅”,除了暴露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態度不堅決、措施不得力和工作方式簡單粗放外,同樣還折射出相關部門“隻算小賬不算大賬”“隻顧眼前不看長遠”的短視。正所謂“留得青山,贏得未來”。抵御疫情沖擊,推動經濟社會早日回到正軌,靠的是千千萬萬市場主體的活力和創造力,在這個時候變著花樣向企業伸手,無異於涸澤而漁。
當地違規征稅搞攤派引發群眾意見,除了該讓利的時候沒有落實政策,恐怕還在於不該花的錢卻沒有省下來。通報顯示,為迎接省級園林縣城復檢和創建國家園林縣城、省級潔淨城市,該縣不顧財政緊張實際,舉債安排了大量建設項目﹔為了迎接市級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在年初沒有預算的情況下,決定對城區主要街道及景區實施亮化工程。固然,如通報所指,這反映出相關部門依法行政意識淡薄,習慣於隨意決策,任性執法的問題,但如此鋪張浪費,追根溯源還是政績觀的錯位。假使相關決策人多點實事求是精神,多點把資金用在刀刃上的務實舉措,或許就能少點寅吃卯糧的尷尬。
不可否認,當地稅務部門向企業分解任務,與上級部門主導的考核壓力層層傳導有關,也提醒相關部門要順應形勢變化,科學調整工作目標任務和考核辦法,及時給基層減負。不過,聯系到一邊加大征稅攤派力度,一邊又在大搞形象工程,當地政府似乎還應該多在自身找原因。最新消息顯示,繼國務院通報后,河北紀委監委已經跟進調查,表態將依規依紀依法嚴肅追責問責。期待各地各部門從中得到警醒,把“過緊日子”的精神和要求落到實處,真正過好緊日子。(子 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