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根比頭發絲還細,埋在海床下的海底光纜,傳輸著全球95%以上的國際數據。國際海底光纜就像是分布在地球上的密密麻麻的血管,它是全球互聯網的血管,憑借著高速、超大帶寬、超遠距離傳送特點,滿足了全球通信行業的發展,成為全球數字化、一體化的重要基礎設施,有人將其形象地稱之為“海底長城”。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信汕頭公司網絡部資深技術主管陳穎宇提出關於優化國際海光纜建設項目環評審批、嚴厲打擊海光纜保護區內違規漁業作業活動等建議。陳穎宇認為,國際海光纜通信是我國與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實現網絡互聯的最主要方式。隨著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對國際互聯網帶寬提出更高的需求,國際海光纜建設將迎來重要發展窗口期。
隨著5G時代的到來,國際互聯網流量增長持續提升,數據中心互聯及互聯網帶寬需求也在持續增長,作為光纜中的一個特殊產品海底光纜也將迎來爆發期。
在海纜通信領域,中國電信在三大運營商裡佔主導地位。據悉,目前中國有三個海底光纜登陸點,分別是汕頭、上海和青島,前兩個為中國電信所有,后一個隸屬於中國聯通。而汕頭國際海纜登陸站是亞歐、中美和亞太2號、東南亞日本海纜的主干站和唯一的匯接站,是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電路轉接中心。
“國際光纜的互聯互通水平直接關系到一個國家的國際通信水平。中國電信通過陸海空天的網絡連接祖國大江南北,促進全球互聯互通。中國電信積極落實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推動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讓中國通向世界的‘信息高速公路’越來越寬。”業內人士馬繼華如是說。
承接“一帶一路”,助力國際通信網躋身全球第一梯隊
海底光纜作為當代國際通信的重要手段,光纜的多少,反映一個國家與互聯網的聯系程度。自1993年中國第一條海底光纜——中日海底光纜正式開通以來,海底光纜逐步發展成為中國國際通信最重要的承載方式。
1996年,中國電信主動發起建設中美直達海底光纜。這條光纜由中國電信、日本KDD和NTT、美國AT&T和MCI等來自9個國家和地區的40家運營商共同投資運營,1997年開始建設,2000年開通,呈環形網絡,共有九個登陸點(我國上海崇明和廣東汕頭均為全登陸),總長約30000公裡,能解決100萬路電話的通話需求。中美海纜系統作為中美間第一條直達海纜,曾是中美間和東亞間容量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海纜,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深遠影響。
此后,中國電信再度發起建設了亞太2號光纜網絡(APCN2),全長19000公裡,共有10個登陸站(含上海崇明、廣東汕頭),2001年投產。這進一步鞏固了中國電信在海纜建設領域的地位,提升了我國運營商的國際話語權。
2015年5月,中國電信宣布聯合中國大陸、中國台灣、韓國、日本和美國等6家全球合作伙伴共同啟動新跨太平洋國際海底光纜(New Cross Pacific,簡稱NCP)工程建設。NCP海底光纜連接中國大陸、中國台灣、韓國、日本,向東直達美國。工程完成后,成為亞洲至北美間傳輸容量最大、時延最小的海底光纜。
目前,中國電信國際海陸纜通達全球72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全球5大流量轉接中心。
陸海空天全方位通信服務,展現網絡強國“智慧力量”
作為唯一擁有衛星通信牌照的基礎電信運營商,中國電信擁有覆蓋陸海空天、無處不在的智能網絡,可提供泛在、高速、安全、可靠的網絡服務。在南極冰川、天空和海洋、高原和戈壁、城市和農村、跨越空間的飛機和高鐵上,中國電信通過海纜、陸纜、衛星、4G、5G、WiFi,已經構筑了一張陸海空天、無處不在的通信網絡。
在極冷的南極,中國電信在2014年11月架設了天翼基站,由此成為第一個在南極建設移動基站的國內運營商。
在東海,中國電信的海光纜監控站隨時掃描掌握海纜運營情況。一旦發現故障,專業的海纜維修船可以從水面、高科技的海底機器人可以從水下,快速架設和修復海光纜。
在空中,如果您乘坐東航、廈航、南航、海航等航班,中國電信通過衛星在飛機上提供WiFi接入,您就可以在飛機上享受到上網的便捷。
在蜿蜒曲折的“天路”上,中國電信已經將光纜架到了“世界屋脊”的西藏,當前西藏所有縣及以上城區100%實現了全光網絡覆蓋。更為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電信的5G網絡也已“攀登”上珠穆朗瑪峰。
而在廣闊的城市和農村,中國電信專業裝維人員正在以他們嫻熟的技能,架設光纖和基站,為百姓提供高速信息網絡。
中國電信的建網布局全方位展現了其強大的陸海空天網絡連接能力,以及筑力網絡強國的能力和信心。
中國電信是“寬帶中國”最主要的建設者,光纖網絡的覆蓋非常好,城鎮千兆覆蓋率達92%。5G時期,中國電信有能力將網絡資源能力、研發資源能力、雲邊協同資源能力整合起來,面向垂直行業賦能。
邊緣雲資源方面,中國電信是固網起家,邊緣機房的數量在三家友商當中是最豐富的。電信擁有10萬個邊緣機房,后續就是邊緣雲的節點,針對一些需要在邊緣雲上部署的業務,電信擁有優勢。
生態方面,中國電信成立了5G產業創新聯盟,希望結合生態力量共同為各行各業做出比較大的貢獻。截至目前,我們已經跟三百多家客戶圍繞5G場景開展了相應的創新實踐工作。
業務發布方面,中國電信聯合產業伙伴陸續舉行5G生態合作伙伴大會、5G雲網發布會、數字政府發布會及工業互聯網發布會。
如今,隨著5G時代的到來,中國電信正全面啟動5G規模建設,力爭2020年完成全國25萬個基站建設任務。
相信中國電信將在5G時代進一步推動行業走向深入,更好地建設網絡強國,更好地服務行業,助力整個產業升級。
海纜將步入5G雲網融合時代,賦能企業“出海”
隨著中國5G技術的發展,目前全球都在關注中國“光纜”的作用。眾所周知,中國的“一帶一路”項目橫跨多條歐亞大陸的鐵路線,每一條都伴隨著光纖電纜,等到這條路線建立起來,將會對世界的經濟都產生深遠的影響。一旦全球范圍內5G設備接入到中國的高性能服務互聯網中,等到中國的海纜建立之后,就能把中亞、俄羅斯甚至和中國結合起來了,從而讓中國5G在世界范圍內更具有話語權。
飛象網創始人項立剛表示,目前來看,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5G市場,甚至在互聯網方面也會成為了主要的龐大市場。那麼,中國海纜5G時代的作用不僅僅是傳輸的作用,而是要加快完成新舊交替,給更多科技企業帶來“出海”機遇。
縱觀國內三大運營商,中國電信是國內最早“走出去”的電信運營商,已經形成了雲網融合的全球化布局。全球化背后的地域隔閡,客觀上驅動數據的產生與使用分離,需要低時延的信息交互網絡。中國電信通過“雲網融合”形成服務運營的支點,提供安全、便捷和優質的雲服務,支持中資企業“走出去”。
目前中國電信國際公司雲資源整體布局已覆蓋“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主要城市。對於“走出去”的中資企業來說,海外多點部署的雲節點是其進入新市場的機遇。
而要抓住新市場,構建合作“生態圈”尤為重要。中國電信憑借在網絡、雲計算、基礎設施方面的絕對優勢,為各行業、產業提供大數據共享開放平台,推動大數據產業鏈和生態圈的建設發展。中國電信計劃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繼續投資建設國際網絡節點(POP),推進網絡雲化,適配未來5G業務發展及網絡演進,從而助力企業解決“出海”痛點。
中國電信呼吁各界保護海底通信光纜
國際海纜通信是我國與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實現網絡互聯的最主要方式,然而擔負著通信保障重要使命的海纜通信卻時不時遭遇“迫害”。據悉,從2017年到2019年,僅在中國電信汕頭國際海纜登陸站維護區域內就發生了11次故障,大多是由漁業船舶在海纜保護區內違規拋錨或捕撈作業造成的。
為此,在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信汕頭公司網絡部資深技術主管陳穎宇代表中國電信呼吁各界保護海底通信光纜。他建議,要嚴厲打擊海光纜保護區內違法漁業作業活動﹔在《漁業法》中增加海底電纜管道保護相關條款﹔同時要優化國際海光纜建設項目環評審批。
事實上,為做好海底通信光纜的保護工作,中國電信已經作出了艱苦努力。國際海光纜的運行安全,不僅牽涉到為社會公眾提供高質量的國際通信和互聯網服務,也涉及國際通信安全的國家形象。長期以來,中國電信勇於承擔社會責任,每年都要花費巨額維護費用投入到海光纜保護上。通過租用巡邏船隻、購買維護設備、海纜保護宣傳等方式,為海光纜的安全運營保駕護航,努力降低海纜故障率。(文/中國電信貴州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