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少數民族地區網絡傳播教育

2020年06月24日09:25  來源:貴州日報
 

■胥宇虹

網絡傳播教育豐富了教育實踐的手段,是教育實踐活動傳播形式多樣化的體現。在少數民族地區推進網絡傳播教育具有現實意義,有助於受教育者縮小區域性知識鴻溝,搭建溝通的橋梁,維護民族團結穩定。

在互聯網覆蓋率飛速提升的當下,網絡傳播教育成為了少數民地區縮小數字鴻溝,獲取外部知識的重要突破口。網絡傳播教育在少數民地區的教育實踐活動中,既能發揮互聯網的優勢作用,又有著不可忽視的消極影響。因此,有關部門應該積極研判,對少數民族地區採取科學有效的措施,推進制定可行的教育策略。

培養師資力量。網絡傳播教育要想在少數民族地區落葉生根,首先就要著力培養一批優質的師資力量,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雙語教師。一個了解本土文化、會說當地民族語言的教師,才能更好地服務於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事業,特別是尚未接觸漢語課程的受教育者。外界的高學歷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台聲畫一體的全方位授課及指導教學工作,當地的雙語教師能針對學生的反饋答疑解惑,逐步形成良好的區域教育機制。其次,還應培訓教師線上教學與操作能力,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網絡教學看似一場簡單的直播授課,但在新冠疫情期間,因教師操作不當、未按照互聯網直播規則造成的停播、封號等案例不勝枚舉。因此,各方教育部門、高校應大力培訓教師線上授課及操作能力,在提升整體素質的基礎上未雨綢繆,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發揮引導作用。網絡傳播教育發展至今,仍然是需要引導的教育活動。首先在網絡傳播教育實踐過程中,傳播者應具備引導意識,通過開展專題教育系列活動,提高受教育者的認知能力,從而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其次,網絡安全部門應加強網絡信息資源的審核力度,加大對非法、虛假、不良信息的懲處措施,建立風清氣正的網絡傳播教育環境。

利用多種形式推進素質教育。素質教育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的素質為目標,致力於人的全面發展。改革開放以來,素質教育始終貫穿於我國教育大政方針和教育改革發展的實踐中,成為公認的最具中國特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話語。少數民族地區教育質量的保障就是要切實推進素質教育,網絡傳播教育正在豐富教育實踐手段,也是素質教育話語下教育實踐活動傳播形式多樣化的重要體現,它應充分發揮互聯網所賦予的權利,利用多種形式推進少數民族地區素質教育的提升。應當針對少數民族地區學生的接受習慣,調整教學方法,積極主動的了解少數民族地區學生的知識需求,因材施教。還應有選擇性的對區域內的教育接受者使用不同的傳播形式,才能實現傳播效果的高效落實。

(作者單位:貴州民族大學)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