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該為論文查重價格翻倍負責?

2020年06月24日08:47  來源:南方日報
 

6月22日,新華每日電訊刊發《碩士學位論文查重頻繁漲價為哪般》,就近期碩士學位論文查重服務價格翻倍一事展開調查。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國內高校普遍使用的查重網站中國知網,明確表示隻向機構提供免費查重服務,不對個人開放查重。

知網不向個人開放查重,令每屆准畢業生們叫苦不迭的“價格翻倍”從何而來?

原因很簡單,教育部近年多次督促高校加強對問題論文的查處力度。使用權威平台檢測論文重復率,是衡量論文有無抄襲最直接的辦法。以《中國學術文獻網絡出版數據總庫》為資源庫的知網因而成為眾多高校的首選。相應地,學生為順利通過學校統一查重,往往會提前自查以便降重,但知網查重不對個人開放,其他網站的查重結果又與知網有一定出入。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場。臨近畢業,眾多打著“和知網結果相同”旗號的電商紛紛冒頭,開出碩士學位論文查重每篇幾百元到千余元不等的高價。學生迫於畢業壓力,隻能冒著論文被網店盜用的風險,高價購買甚至多次購買以便達到檢測重復率的要求。

那麼網店是如何獲取知網查重權限的?

知網的公告稱,“不法分子主要利用合法使用機構管理漏洞和個別管理人員非法倒賣等途徑盜用或竊取賬號而大肆牟利”。該說法也在網店得到証實:“在學校查的。”如此見不得光的來歷反而為網店漲價提供了借口:知網在不斷收緊給高校的查重額度、嚴查倒賣,網店漲價可不是趕在畢業季趁火打劫,而是由於“物以稀為貴”。

這樣一來,知網打擊倒賣理所應當,漲價似乎全是網店的錯。然而,一些高校在統一查重前,並不提供免費預查機會,一旦學生學位論文沒有通過統一查重,將會面臨延遲答辯、延遲畢業的局面。網店肆意抬價固然應當被整頓,可整頓之后呢?產品可以下架,網店可以關停,學生的需求卻不會消失。最后為難的,還是學生。

要解決這個看似無解的問題,有必要重新審視知網的行為。

據知網法務部介紹,如果高校答應將學位論文統一收錄知網論文數據庫,知網就免費給高校提供查重服務——這恐怕不是免費的心意,而是一本萬利的交易。在知網下載論文一頁0.5元,下載一篇20頁的碩士學位論文就要10元,每天有多少人在知網上“為知識付費”,或許可以從知網約達60%的毛利率中窺知一二。與換取的利益相比,知網把有限查重名額當作對價,是否近乎空手套白狼,以致有利用自身壟斷地位搞強迫交易之嫌?

說到底還是那句話,知網的定位究竟是“學術基礎設施”,還是一家商業機構?是前者就要承擔起服務社會的責任,是后者還需更加講求公平。既然知網遲遲擺不清自己的定位,政府可以幫忙理清,畢竟規范市場秩序是政府的職責所在。

同時,高校也該多為學生考慮。就算短時間內擺脫不了對知網的依賴,就算無法爭取到不限次數的查重機會,起碼應該為學生爭取到一兩次免費預查權限。尤其是有“多余”查重權限流入網店的學校,不應該對學生被迫花高價購買查重服務視而不見。(篤 鮮)

(責編:羅彬月、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