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 張明芳
距離高考還有十幾天,網友評價,這屆高三學生,生於非典,考於新冠,是人生充滿“挑戰”的一波人。
沒錯,今年高考的確是極為特殊的一年,因為突發新冠肺炎疫情,高考推遲一個月舉行。而“挑戰”不僅指向廣大高考考生,對於各級有關部門也是一場“挑戰”,對於他們,高考和“疫”考兩張答卷都要答好。
今年高考報名人數1071萬人,可以說是疫情發生以來全國范圍內規模最大的一次有組織的集體性活動,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必須做好周密安排,織密織細高考安全防護網。各地應該在強化疫情防控的同時,做好考試管理、交通保障等方面的服務。
“特殊高考”必要“特殊安排”。日前,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就2020年高考的防疫以及組織實施安排進行了介紹。“每10個高考考場設1個備用隔離考場”“高考普通考場可用分體空調或中央空調”“中高風險地區高考考生要全程戴口罩”“考試中發熱咳嗽需到隔離考場 耽誤的時間可補回來”一系列特殊安排,表明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教育考試部門對於高考及時作出了科學化、人性化調整,以期為考生和考務工作人員營造健康安全的考場環境。
而對於考生而言,猝不及防的一個“長假”,讓他們隻能在家裡“雲聽課”“雲自習”。隨之而來的壓力和焦慮難以避免。而面對“特殊高考”,他們要做的不僅是科學備考,科學防護,從身體到心理也都要做好准備。生活從來都不是按部就班的,意外總是不期而遇。一場疫情打亂了備考節奏,卻也考驗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律能力及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經歷過一場特殊的高考,也是人生的寶貴財富。
高考對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意義,隻有參與過的人,才知道背后的故事。而當高考遇上疫情,多年后想起來,相信“這一波人”的記憶中不只是戴著口罩測體溫進考場,還有許多陌生人的保駕護航、父母師長的堅毅目光和那年夏天流過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