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周振華
6月17日下午3點多,北京市大興區林校路街道採集點。咽拭子採樣人員劉東偉身體前傾讓自己跟測試者靠得更近,棉簽輕壓舌根讓咽部露出。“當時對方突然出現反胃反應,我都能感到反胃的氣息噴在防護罩的面屏上。”劉東偉說。
與可能存在的病例近距離面對面,這是負責咽拭子採集的醫護人員必須面臨的風險。6月14日以來,相似的場景,在林校路街道咽拭子採集點,每天要出現成百上千次。
圖為6月17日,北京市大興區林校路街道咽拭子採集點。醫護人員傾身向前採集居民的咽拭子標本。姜東 攝
在採集點,一個紅色遮陰棚加一套折疊桌椅搭建成簡易採樣台,十幾個採樣台在高架橋下遮陰處一字排開。
大興區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林校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谷玉鳳負責這一點位咽拭子採集工作的總協調。她介紹,17日她們中心和下屬七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分兩批來了27人,最多的時候16人在同時採樣。
除了採樣風險,炎熱天氣也是所有現場人員面臨的大考。30多度的高溫下,醫護人員裡面穿的是自己的衣服,然后是白大褂、防護服,最外面還有一件隔離服,全副武裝一套上身就秒出汗。
和劉東偉一樣,興政東裡社區衛生服務站站長霍娜也負責採集標本。“從中午1點開始,連續工作4個多小時,坐在那裡就感覺自己是蒸籠裡的包子,汗不停往下流,全身熱氣不停往上蒸。”她說。
“一直有人來採樣,不間斷的,幾乎沒有什麼時間休息。”車站中裡社區衛生服務站站長劉東偉說,“熱得想喝水,又不敢多喝水。”
圖為6月17日,北京市大興區林校路街道咽拭子採集點。第一批醫護人員採集任務結束后,脫下防護裝備,臉上印著勒痕。王影 攝
比起之前冒著近40度室外高溫連續工作三天的同事來,劉東偉覺得自己幸運多了。“今天最高溫度才31度,偶爾還有風吹過。”
“上崗前少吃飯,多喝水。”這是曾出現中暑症狀的同事囑咐她的注意事項。整個人悶在裡外四層衣服裡,吃多了反而容易反胃。劉東偉說:“但回到家也完全沒胃口,我今晚就吃了兩根冰棍。”
劉東偉本以為天氣這麼熱,來採樣的居民可能會有情緒,還想著該如何安撫。“沒想到,盡管可能有不適的感覺,但他們對我們醫護人員都很尊重、很理解。”
居民的理解和配合,也讓霍娜很受鼓舞。“採完樣,大家都會跟我們說,謝謝,辛苦了。有位居民說,採集咽拭子,我們是難受一下子,你們是辛苦一整天。”
“這幾天大家都很辛苦,很多人都是連續作戰。在返程車上,他們都一直閉著眼睛靠在椅背上,不想說話,連水都不想喝。”谷玉鳳說。
圖為6月17日,北京市大興區林校路街道咽拭子採集點。厚厚的防護裝備擋不住醫務人員們樂觀自信的笑臉。姜東 攝
但是,每當谷玉鳳在工作群裡發出採集咽拭子任務接龍報名后,很短時間就能報滿。她說:“同事付愛華5歲兒子前幾天騎車時受了傷,這種情況當媽的誰不想在家陪孩子,但她還是堅持報名參加採樣。”
“當任務近在眼前,幾乎不會去想自己的困難和害怕。我從沒想過要退縮。”劉東偉說。
霍娜早上出門時,沒有告訴媽媽自己去採樣,后來聽說工作量大、可能要加班到很晚,怕老人聯系不上著急,中午才給她發去了自己和同事坐車前往採樣點的照片。
晚上10點多,大興區人民醫院全科醫學科護士長李瑾完成一位居民的咽拭子採樣。她熟練地將棉簽折斷,把採樣成功的棉簽頭沒入試劑盒的透明藥水中,用力擰緊蓋子,再將試劑盒放入整理箱內。
“今天最后一份,第2494份。”旁邊負責清點核對試劑盒的同事告訴李瑾。而這個數比之前三天加起來的採樣量都多。
“我媽收到相片就回了倆字,好的。”霍娜說,“往前沖是每個醫護人員的職業本能。我做這樣的決定不會提前征求家人的意見,我知道他們會擔心,但也肯定會支持。這是我當醫生這麼多年和家人培養的默契。”
圖為6月17日,北京市大興區林校路街道咽拭子採集點。醫護人員連夜加班,確保完成當天的採樣任務。韓海英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