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新發地市場連續查出新冠肺炎病例。為加強風險排查,全國各地陸續發布相應管理措施,貴陽也不例外。
6月16日,權威部門公布:來自新路口海鮮市場和富源北路貴州漁樵海鮮市場採集的樣品,經貴陽市疾控中心實驗室檢測,結果均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那麼,兩大市場的日常監管如何?記者昨日進行了走訪。
金標讀數儀、獸藥殘留檢測儀……20余台高智能檢測儀器一字排開。6月18日凌晨3點,在貴州漁樵海鮮批發市場的水產品檢測檢疫中心,檢驗員張順萍開始對海鮮樣品進行檢測。
“魚、蝦、蟹,包括最近引起關注的三文魚,隻要進場我們就要抽檢。孔雀石綠、氯霉素、氟喹諾酮、呋喃西林代謝物四大類累計25個指標,每個產品都要檢到。” 張順萍說,檢測中心配備了專職檢測員、抽樣員、質量安全監管員16人,開展24小時全天候、節假日常態化檢測服務。
根據比例兌入84消毒液,背上足足有50斤重的消毒桶,18日上午10點,市場管理員王貴員左手拉杆、右手拿著噴杆從停車場出口開始,依次向排污溝、垃圾桶、公共過道、電梯間、水產品檢測檢疫中心等區域進行消毒液噴洒消毒。
“我們從14日恢復執行最嚴格的監管,工作人員、經營戶、顧客進場都要量體溫、掃健康碼,工作人員和經營戶佩戴口罩。”市場方負責人表示,漁樵海鮮市場水產戶有290戶,車輛進場,抽檢人員會第一時間抽樣送水產品檢測檢疫中心檢測。抽檢合格就發放“檢測合格証”,不合格會進行復檢﹔如復檢仍不合格,會第一時間通報相關部門。
下午14:30,在新路口海鮮市場負一樓入口,祥飛市場管理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正在監督衛生專員譚榮鳳,對公共區域噴洒消毒。“從年初疫情發生以來,我們便將消毒納入常態化管理,集中清運垃圾一天兩次﹔噴洒消毒液一天三次,分別是上午9點、下午2點半、晚上8點。”該負責人說。(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孫維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