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牌督戰牽線 幫扶機制做媒

萬山竹蓀飛嫁沿河 土家山寨笑迎“仙子”

2020年06月19日09:23  來源:貴州日報
 

本報訊 (記者 萬芬)“‘雪裙仙子’嫁三陽,土家山寨幸福來。”6月15日,雨后的銅仁沿河自治縣夾石鎮三陽村竹蓀基地,萬山區派駐的技術員甘久輝一邊指導村民培菌護土,一邊說,“再過兩個月,一朵朵竹蓀破球、撒裙,就像一個個身穿婚紗的仙女從地裡冒出來,‘嫁’給培植她的土家鄉親。”

“仙女留給男的,工資分給女的。”“雪裙仙子”以身相許的玩笑逗得30多個務工村民哈哈大笑,手中的鋤頭掄得更快了。

竹蓀一般寄生在枯竹根部,是一種珍貴的食用菌,傘狀菌體如婚紗一般潔白如雪,身形俊美如翩翩起舞的“仙女”,是銅仁市萬山區脫貧效益最好的產業之一。

2017年,銅仁萬山區謝橋街道龍門坳村能人劉靜返鄉帶動村民規模種植竹蓀,並成立萬山蓀靈原生態農業產業有限公司,採取“村兩委+公司+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帶動鄉親就業增收、村集體增收,在脫貧攻堅戰中立下大功。

作為貴州省挂牌督戰的9個深度貧困縣之一,沿河目前仍有貧困人口6000多戶2萬余人。

今年初,銅仁市創新建立“9+2”幫扶協作機制,市委決定已脫貧的9個區縣及大龍開發區、銅仁高新區,全力幫扶沿河打贏脫貧攻堅戰。

銅仁萬山區聞令而動,結合氣候、地理條件,選定食用菌、竹蓀、香柚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支援沿河。

竹蓀產業技術要求高、投入大,萬山採用“飛地”模式與沿河攜手打造竹蓀產業。即由萬山的企業負責全部投入,自行加工、銷售,並向沿河農戶支付每畝300元至500元的土地流轉金以及務工工資。

目前,龍門坳村已向銅仁沿河運送200多車竹蓀產業所需原材料,在夾石鎮三陽村、淇灘鎮檬子村等6個村建成530畝竹蓀基地。

竹蓀採摘周期長、用工量大,產值高,是一個富民的短平快產業。檬子村貧困戶楊再奇、劉桂花夫婦已在基地做工40天,每人領取工資3000多元。萬山蓀靈原生態農業產業有限公司技術員甘久輝說,進入竹蓀採收期,用工量還會大增,將會帶動更多村民務工增收。

銅仁萬山區駐沿河脫貧攻堅隊長安紹輝說:“雖然是‘飛地’產業,但我們要讓竹蓀產業扎根沿河。530畝竹蓀至少能帶動沿河600名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增收。”

(責編:吳鋒(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