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初心 擔負使命 真抓實干 奮力推進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

——花溪區2019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綜述

2020年06月18日10:08  來源:貴陽日報
 

花溪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群眾在南溪苑衛生室就診。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周永 攝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花溪區凝心聚力,攻堅拔寨的一年。

回首過去一年,花溪區的干部群眾篤定前行,精准施策,精細管理 ,傾力辦理民生實事,穩步推進重點工作,著力化解重大風險,用實績書寫貫徹十九大精神的生動篇章,朝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邁出了堅實一步。

一年來,花溪區圍繞“堅持高標准要求、加快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工作總基調,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全區呈現出經濟穩中向好、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數字是對發展最好的証明:去年,花溪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14.26億元,同比增長5.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實際直接利用外資14600萬美元﹔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64元,同比增長9.0%﹔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97元,同比增長10.4%﹔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7005人……

A 勇於開拓創新 發展活力持續釋放

2019年,花溪區以“一品一業、百業富貴”為發展願景,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高規格打造對外交流合作開放平台,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做強實體經濟,聚焦資源要素,優化發展格局,在對外開放布局中,創造性地貫徹落實決策部署,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並舉、國外和區外並重,依托豐富的大旅游資源、立體的大交通網絡、先發的大數據集聚等優勢,高水平、高起點編制規劃及配套規劃,堅持產城一體、產城互動,走上了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的發展之路。

便捷的交通路網和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集中體現。近年來,花溪區通過以立體的交通網絡主動融入黔中一體化發展,推進跨行政區域開發合作模式,依托甲秀南路、花溪大道、花冠路,加快推進花溪大道綜合整治提升、市域快鐵、地鐵3號線建設,完成了改貌大道、二道等道路建設,改貌口岸一期核心區主體工程﹔以改貌鐵路口岸和孟關國際汽貿城為載體,推進石板、麥坪、馬鈴、久安等鄉鎮與周邊區域的跨行政區合作﹔以溪雲小鎮為依托,大力發展“大數據+實體經濟”,打造花溪區大數據產業集聚區、中高端消費品品牌賣場和高品位智慧旅游商業街區,並建立了歐洲品牌招商中心和粵港澳大灣區招商引業服務中心,對外開展推介和招商活動,吸引了大量投資,形成了推動花溪區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去年,該區新簽約產業項目36個、投資金額171.05億元,新簽約產業項目開工率97.22%。

實體經濟是地區經濟的立身之本、財富之源。近年來,花溪區堅持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以科技、人才、資本、信息等高端生產要素為主要支撐,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中高端消費品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並聚焦產業轉型,多措並舉,開展了振興商貿“百場千店萬鋪”行動﹔建成了萬科生活廣場、奧特萊斯等中高端商貿綜合體。

為進一步優化招商營商環境,花溪區不僅充分發揮已建成的海外招商、金融招商、產業鏈招商、總部經濟招商、社交招商等以商招商平台,採取多渠道招商引資形式,吸引高端要素集聚,還通過豐富與完善企業上下游產業鏈並開放一批重大投資項目、重大科技創新項目、人才引進計劃等合作項目,實現共贏發展。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該區大膽下放行政權,全面精簡審批流程,以“減証”促“簡政”,以“放權”激“活力”。隨著一個個重大項目的落地,項目建設如火如荼,為花溪區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注入了信心與動力。截至2019年底,17個省級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落地花溪,完成投資154億元。

B 厚植生態優勢 以城帶鄉融合發展

綠色是花溪的底色,生態是花溪的底線。一直以來,花溪區圍繞“生態立區”發展戰略,按照全景式打造、全季節體驗、全產業發展、全社會參與、全方位服務、全區域管理的“六全”模式,建立了城鄉一體的環境保護、污染治理、環衛保潔等機制,通過嚴格落實“水十條”“氣十條”“土十條”,持續推進大生態戰略花溪十大行動,著力打造“國際獨具特色、國內獨樹一幟、省內獨一無二”的高品質、立體化、全景式的宜居、宜業、宜學、宜游的高標准定位。去年,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地表水環境質量達標率達到100%﹔空氣環境質量優良率達到98%。森林覆蓋率達到52.1%。

城鄉融合發展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近年來,花溪區通過統籌城鄉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以綠色旅游公路環線為主線,進一步優化現代城市、特色小鎮、富美鄉村的空間布局,促進城鄉要素合理流動,把全域旅游創建與美麗鄉村、脫貧攻堅結合起來,逐步形成了以城帶鄉,城鄉互動融合發展的新格局。通過對青岩古鎮、天河潭,十裡河灘、花溪公園、黃金大道等景區景點進行提升,做精文創旅游產品﹔深挖歷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傳統農耕文化等,發展體驗旅游、研學旅行和傳統村落休閑旅游﹔推進“溪南十錦”沿線鄉村旅游點建設,推廣鄉村旅游合作社模式,使廣大農民通過鄉村旅游受益。深入推進“百山”治理和“百園之區”建設,對區內全部煤炭企業實施關停減排、結構減排措施﹔建成了久安高效茶葉、青黔農旅一體化、燕馬蔬菜保供基地三大省級農業示范園區。

與此同時,通過旅游+商業、城鎮、農業等全產業融合發展,創新發展,實現旅游產品“菜單式”供給。山王廟“農夫果園”、達夯果園等都市農業觀光園和黔陶、久安茶旅融合示范園區、“布依情味,百坊龍井”龍井村等一個個風格迥異、風景如畫的村庄如雨后春筍般出現。

2019年,花溪區不僅成功創建“國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這兩塊國家級金字招牌。還獲得了“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等榮譽稱號。目前,全區37個村寨已通過鄉村旅游帶動經濟發展,實現了百姓增收致富。去年全年,花溪區共待游客4363.38萬人次,同比增長16.68%,旅游總收入470.15億元,同比增長26.8%﹔

C 抓實事用真情 增進群眾民生福祉

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花溪區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直以來,花溪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力解決群眾煩心事、揪心事、操心事,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加強就業、住房、醫療等民生保障,就業穩步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民生持續改善。

“以前出門看病,得趕好遠的路。現在好了,樓下就有衛生室……”入住花溪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南溪苑”的鄧忠玉說起搬遷后的生活十分滿意。去年以來,花溪區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深入推進“春季攻勢”“夏秋決戰”“冬季充電”,狠抓“五個專項治理”,全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清零”,易地扶貧搬遷290戶1060名低收入困難群眾全部入住﹔發放各類教育扶貧資金2.29萬人次1082萬元﹔20個農村飲水安全保障項目建成投入使用,近2萬人告別了“望天水”﹔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種植經濟作物2.12萬畝﹔3個500畝以上壩區建設有序推進,培育農產品加工企業48家,農產品加工總產值達到50.44億元。花溪區通過縱深推進大扶貧戰略行動,持續打好脫貧攻堅四場硬仗,全面落實“八要素”,持續推廣“區屬平台公司+鄉(鎮)+合作社”模式,打造線上線下結合的農產品流通渠道,推廣農旅融合模式,推動農業發展措施不斷。

在去年辦理的“民生實事”中,花溪區完成了“平安孟關”大數據社會治理平台建設,通過警務塊數據+系統平台,完成“平安孟關”大數據社會治理平台建設,轄區內358個攝像頭和14個人臉識別攝像頭的安裝,實現了孟關鄉集鎮主街道、汽貿城路虎店至汽配城、碧桂園路段視頻監控全覆蓋,改貌小區監控全部接入平台﹔完成了興隆社區星河國際老舊小區院落提升改造項目和溪北社區中鐵城、貴筑社區礦燈廠家屬區、陽光社區花溪居委會、陽光社區仙人洞社居4個美麗社居建設項目﹔新增創業擔保貸款2165萬元,發放城鄉低保3435.61萬元,新增學位2160個,完成城中村棚戶區改造4284戶﹔推進二級以上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立縣域醫共體,促進城鄉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共享。

面對新的形勢與挑戰,花溪區將更加堅定信心,拼搏進取,搶抓新機遇,培育新動能,展示新作為,奮力在推進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宏偉進程中譜寫全域文化旅游創新區加快發展的新篇章。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詹燕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