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田菊
記者近日從貴安新區花溪大學城獲悉,為幫助高校學生順利畢業,盡早就業,大學城各高校陸續出台多項促就業措施,通過雲招聘、社保補貼、創業獎勵等政策,不斷拓寬畢業生就業創業渠道。
“就業服務不打烊,網上招聘不停歇”。疫情發生后,貴州師范大學積極調整工作思路,轉變招聘方式,將線下招聘會搬到線上,精准推送崗位信息,加強對學生的網上就業指導和幫扶,千方百計促進畢業生就業。據統計,自今年3月以來,貴州師范大學共組織了6場2020屆本科畢業生網絡招聘會,推送用人單位1021家,提供崗位9967個。
記者從貴州師范大學了解到,2020年,該校預計有7425余名畢業生,其中,本科畢業生6213名,研究生畢業生1212人。為幫助畢業生順利就業,除通過線上招聘外,貴州師范大學積極引導畢業生圍繞我省“十大工業產業”“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和“脫貧攻堅主戰場”就業創業﹔引導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積極參加“教師特設崗位”“三支一扶”“選調生”等基層項目﹔充分動員本單位教職員工多方挖掘資源,為畢業生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畢業生開展“一對一”就業幫扶和就業指導,確保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90%以上。
同樣,為做好2020屆畢業生就業工作,貴州醫科大學早在3月2日起就開始對學校就業工作進行全面部署,構建了全院參與、全體動員、全力以赴、全方位立體化的就業工作機制。
同時,採取搭建學校空中招聘平台,配合教育部大學生就業網、貴陽人力資源網、貴州人才信息網、中國雙創網、中國國家人才網、貴州共青團“千校萬崗”線上招聘網等方式,多平台開展網絡招聘活動﹔今年5月,貴州醫科大學逐步恢復了小型線下招聘會。
截至目前,通過各種線下線上招聘渠道,貴州醫科大學共為2020屆畢業生推送用人單位308家,為4181名本科畢業生提供崗位11204個。可統計平台顯示,2020屆畢業生共投遞簡歷11577份,就業形勢樂觀。
不同高校的就業政策有差別,但對學生就業工作的管理,都朝著精細化方向進行。
在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為有效提升就業工作的內生動力,出台了一攬子措施鼓勵吸引畢業生就業創業,其中包含對自主創業的畢業生提供場地租金、社保補貼、創業扶持等優惠政策﹔對如期實現就業的農村建檔立卡學生、孤兒等特殊群體,通過“專升本”選拔被本科高校錄取並報到入學的畢業生,參加“西部計劃”“面向脫貧攻堅一線計劃”“青年見習計劃”被錄用的畢業生,以及在校參軍入伍、報名直招士官被錄用的畢業生,均給予相應數額的獎勵等內容。
此外,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還通過設置留校就業崗位、盤活大學城雙創園存量崗位、落實“訂單班”規模就業等方式,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
據了解,各高校下一步還將緊密結合社會需求,積極開拓崗位資源,拓寬就業渠道,盡最大努力促進畢業生就業。
■ 記者手記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人數一直呈遞增狀態,大學生就業面臨復雜嚴峻的形勢。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畢業生就業壓力較大。
作為貴州省最大的高校聚集區,花溪大學城各高校根據貴州省《促進202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十條舉措》工作要求,各自結合自身實際,紛紛細化出台了畢業生就業指導方案,積極引導畢業生就業創業。
同時,各高校還積極推進校企對接、校地對接,專業與產業對接,著力加大信息共享,保障高校畢業生能夠高質量就業﹔加大“雙創”的扶持力度,積極落實創業擔保貸款、一次性創業補貼等政策,引入各類社會資本,多渠道助力畢業生創業創新﹔推動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機構、創業孵化基地向高校畢業生開放,充實完善專家指導團隊,為畢業生創業提供咨詢輔導、項目孵化、場地支持等全要素服務,從而推動高校畢業生盡快融入社會發展大潮中。
促進大學生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除了政府和高校雙方協同發力之外,記者在採訪過程中還發現,作為就業末端的新區企業,如貝格大數據、數據寶、萬乘金融、孚格教育、長江汽車等,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危中尋機,及時瞄准新機遇、立足新業態、調整營銷策略、積極開拓內銷,在新產業新業態中拓展出了大量就業空間。
“選擇‘小而美’的工作並不丟人。找份工作,先踏踏實實干起來,比什麼都重要。”畢業剛滿一年,就已成為萬乘(貴安新區)金融外包服務有限公司管理層的崔永紅說。“從社會需要出發,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
我們有理由相信,隻要堅定信心和決心,社會各界同心協力攻堅克難、千方百計挖潛尋機,捕捉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釋放的新動能,擺正就業觀,就能交出一份穩就業的漂亮“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