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藥品集中採購發揮低價輻射作用

2020年06月18日08:37  來源:北京青年報
 

遼寧沈陽的張女士是一名糖尿病患者,長期服用抗糖藥阿卡波糖片。近期,她在醫院開藥時發現,這款進口原研藥從每盒61.29元降至5.42元。按照每月3盒的用量,“過去一個月的藥費,夠現在吃一年的了”。藥價的降低,得益於第二批藥品集中採購在各地的落地。此次集中採購,32個品種採購成功,平均降價幅度達到53%,最高降幅達到93%。(6月17日《工人日報》)

若問第二批藥品集中採購與以往相比有什麼特點和不同,最容易讓人看到的是,集中採購的藥品種類越來越多、藥品價格越來越低、低價藥惠及的范圍也越來越廣。事實的確如此,從2018年底第一批“4+7”共11個城市試點帶量採購25個品種,到2019年9月試點范圍擴大到全國,再到2020年初第二批帶量採購32種藥品,我國帶量採購不斷擴圍,頻率越來越密集,效果也越來越明顯。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特點是,這次藥品集中採購改變了此前隻將集中採購的低價藥供應於試點公立醫院的做法,允許醫保定點民營醫院、醫保定點零售藥店自願參加各省採購聯盟,報送採購需求,實施帶量採購。目前,山東、浙江、上海等多地發文,將對藥店醫保藥品集採,納入醫保系統的採購渠道。這樣一來,這些低價藥就可以順利地進入醫保定點的民營醫院和藥店,從而消除不同機構之間中標藥品的價差。

這些改變顯然是總結了此前的經驗和教訓。2018年底第一批“4+7”城市試點期間,同款藥品在相連地區或同城不同機構之間,出現價格相差懸殊現象。如去年7月央視報道,恩替卡韋分散片在4+7城市帶量採購中,中標價格下降94.12%,試點醫院的價格是每盒17.36元,但在同一城市的藥店裡,卻一直賣498元一盒。

另據報道,2019年5月,江蘇一名男子在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開恩替卡韋分散片,每盒單價17.36元,在江蘇省東台市人民醫院開同款藥品,每盒單價310.8元,價差18倍。沈陽的張女士在醫院開藥,過去一個月的藥費,夠現在吃一年,假如她是到藥店去買藥,希望也能享受到這樣的低價。

“同藥(在不同地方醫院)不同價”“同城(醫院和藥店)不同價”之類問題的存在,不僅增加了部分患者的藥費負擔,而且對藥品市場秩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一些藥店因部分藥品價格更貴而失去競爭力,處境更加艱難。同時,過去一些習慣於在藥店買藥的患者,如果僅僅因為能買到便宜藥就要到醫院看病買藥,這會進一步加劇醫院尤其是大醫院扎堆看病的現象。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假如民營醫院和藥店難以獲得集中採購的低價藥,就仍會有很多患者無法享受到藥價實惠。現在,民營醫院和零售藥店也能參與藥品集中採購中,這意味著不同的機構都能共享低價,藥品集中採購模式也會發揮更大威力。不僅藥品大幅降價趨勢不可阻擋,而且降藥價實錘政策的陽光有望普照每個角落,惠及每一個人。( 羅志華)

(責編:羅彬月、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