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袁航)與東部發達地區及周邊省份相比,貴州高等教育還存在很大差距,尤其體現在碩博點的規模和質量上。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師范學院副校長余維祥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要推動貴州高等教育有質量的發展,必須要抓好碩博點建設這個“抓手”。
余維祥分析說,貴州相對處於全國高等教育的“窪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貴州高層次人才本土化培養程度不夠。截至2019年底,貴州75所高校中,有21所高校與省外35所高校建立了對口幫扶關系,幫扶高校在教師學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為貴州高等教育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但隨著區域之間人才競爭越來越激烈,貴州人才吸引力不強、人才發展平台層次不高、外來人才不穩定等問題愈發凸顯。另一方面是貴州研究生教育與經濟高速發展不相稱。近年來,貴州經濟增速連續位均居全國前列,但在學研究生、研究生招生、培養單位等數量相對較少,不能滿足貴州多樣化發展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
余維祥表示,希望國家相關部門在2020年輪次全國新增碩博研究生培養單位工作中,大力支持貴州已具備培養條件的高校碩博點建設,將貴州新增博士研究生培養單位指標從2017年的1家增加至2家以上,將貴州新增碩士研究生培養單位指標從2017年的1家增加至3家以上。同時,從研究生招生指標、財政資金、人才幫扶等方面給予貴州高校更進一步的支持,解決貴州高層次人才短缺與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突出矛盾,提升貴州高校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