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提案助推縣域醫改深化(履職思考)

錢學明

2020年06月11日08:4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紛紛圍繞這一攻堅戰積極建言獻策。作為一名多年來一直關注扶貧、參與扶貧的住桂全國政協委員,在這樣的決戰決勝時刻,感觸頗深。

因病致貧返貧一直是脫貧攻堅路上的“攔路虎”。這些年,我幾乎走遍了廣西的國家級貧困縣,還到甘肅、貴州、浙江等地調研,發現不少鄉鎮衛生院留不住醫生,服務功能退化。問題出在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上,它們沒有實現一體協同,還存在利益沖突。

我根據調研情況提出了《縣鄉醫療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的提案,提案內容在全國兩會上得到廣泛關注。我借此找到了廣西上林縣,助推當地率先進行了改革,成功緩解了當地農村缺醫少藥的難題。第二年初,我又把“上林經驗”帶到了全國兩會上,提交了《關於改革鄉鎮衛生院體制 縣鄉一體方便農民看病》的提案。這份帶著基層成功改革實踐經驗的建議,終於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採納,“縣鄉醫療衛生服務一體化改革”被寫入一系列全國性政策文件中。

最近幾年,我在基層調研時,總不忘抽空去看看各地“縣域醫共體”建設進展如何,果然發現了一些問題。有的地方改革變形走樣,只是名義上的“醫共體”,實際隻能算是“醫聯體”﹔有的一個縣域之內還建成好幾個“醫共體”,由於體制機制問題並沒有真正改革到位,縣級醫院“虹吸效應”反而進一步加劇。深入調研后,我發現了症結所在:改革會觸動主管部門的利益,這種“動奶酪”的改革,有的地方卻直接交給了縣級衛健部門負責。這讓我真切感受到,為何說改革是“刀刃向內”,要“壯士斷腕”。

新時代政協委員要有新擔當、新作為。委員履職不能隻停留在“提了什麼”,還應發揮位置超脫、視角獨特的優勢,助推全面深化改革、促進政策落地見效。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我在發言中提出了各地“縣域醫共體”建設變形、走樣的症結和關鍵所在,建議各地必須黨政重視、統籌謀劃、管辦分離。相關部門對我的建議迅速作出回應,去年5月,國家衛健委下發通知,明確要求“縣級黨委、政府重視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和醫共體建設”“由縣級黨委、政府牽頭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今年2月,中央“一號文件”在總結各地經驗上,也明確提出“推進緊密型縣城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

改革正在推進中,我今年全國兩會又提交了《補牢醫療“短板” 確保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提案,建議國家衛健委做好“縣域醫共體”建設的督導檢查,建議全國政協對此開展民主監督性專題視察。

回顧這些年來的履職歷程,我深切感受到:政協是個好舞台,提案能起大作用。要當好新時代的政協委員,必須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努力把矛盾問題搞清搞透、把意見建議提准提實,做到言之有據、有理、有度、有物。唯有如此,我們才無愧於人民政協這一偉大制度,才無愧於政協委員的光榮使命。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