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過路財神” 不做“甩手掌櫃”

2020年06月11日08:58  來源:南方日報
 

“六保”是今年“六穩”工作的著力點,是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重要保証。守住“六保”底線,就能穩住經濟基本盤。

如何守住“六保”底線?中央特別安排今年新增兩個1萬億元——財政赤字規模增加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發行1萬億元。這2萬億元財政資金怎麼撥、怎麼花、怎麼管,國家明確規定“直達市縣”,同時要求省級政府當好“過路財神”、不做“甩手掌櫃”,在加強資金監管同時,將自身財力更多下沉基層,彌補基層財力缺口,以確保中央確定的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舉措真正落到實處。

受全球疫情沖擊,世界經濟動蕩,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國際貿易投資萎縮,國內消費、投資、出口下滑,就業壓力加大,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困難凸顯,基層財政收支矛盾加劇。關鍵時刻見擔當。黨中央、國務院及時作出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的決策部署,為推動中國經濟乘風破浪、行穩致遠吃下“定心丸”。為了實現“六穩”“六保”,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更加積極有為,同時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除了新增兩個1萬億元,還確定新增減稅降費2.5萬億元,基本民生支出隻增不減,各級政府真正過緊日子,確保把每一筆錢都用在刀刃上、緊要處,讓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有真真切切的獲得感。

其中新增兩個1萬億元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舉措,使用方式也需要有一定的特殊性。由於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要靠市縣落實,國家為此建立了特殊轉移支付機制,將新增財政資金通過增加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安排政府性基金轉移支付等方式,第一時間全部下達市縣。2萬億元全部轉給地方,將主要用於支持地方落實幫扶受疫情沖擊最大的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困難群眾的措施,加強公共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用於抗疫相關支出等。這種“直達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可以提高轉移支付效率,對於基層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意義重大,不僅有助於緩解地方財政收支壓力,也有利於穩定企業預期、增強企業活力。簡言之,既是“輸血”,也是“造血”。

2萬億元財政資金的目標是“一竿子插到底”,但在操作上仍無法一步到位、直接劃撥到一線,還需要經過各級政府部門和財政部門。在這個過程中,要確保資金在“轉移路上”不耽擱、不縮水,就需要政府當好“過路財神”,切實做好“轉賬”工作。尤其要注意“財神”前面的“過路”二字,提醒各級政府切勿層層截留或挪作他用。近半個月以來,國家有關部門已經至少三次明確要求對惠企利民資金直達基層加強監督監管,“對截留挪用、虛報冒領、造假挪用的要依法依規嚴肅問責”。特殊的資金安排一定要經過特殊途徑滿足特殊需求,各級政府切不可在2萬億元上打小算盤,而必須專款專用,確保中央的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舉措落到實處。

當然,“過路財神”不等於“甩手掌櫃”,該負的屬地責任必須做到守土盡責。一方面要加強中央資金監管,另一方面也要安排自身財力更多下沉基層,使市縣基層盡快拿到資金,摸排確定需要幫扶的困難企業和人員,建立實名台賬,確保資金精准落實到位。這是一個系統性工作,各個環節、方方面面都馬虎不得。財政部門責任重大,需要同步建立全覆蓋、全鏈條監控系統﹔各級人民銀行國庫不能隻負責資金收付,還要督促相關部門做到點對點直接撥付資金,真正讓基層拿到資金,確保每筆資金流向明確、賬目可查、賬實相符﹔審計部門則要把新增財政資金使用作為審計重點,開展專項審計。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寧夏考察時再次強調:“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優先穩就業保民生。”當好“過路財神”,不做“甩手掌櫃”,確保中央財政資金直達基層,給企業和群眾及時送去雪中炭、暑中冰,方不負總書記重托、不負人民期待。( 南方日報評論員)

(責編:羅彬月、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