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德朝:見証鄉村教育發展變遷

2020年06月09日09:07  來源:貴州日報
 

我叫左德朝,今年56歲,是水城縣比德鎮中心學校的一名工作人員。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比德人,我以曾經“老校長”的身份見証了比德教育環境翻天覆地的變化。

1985年,我從原水城特區師范學校畢業后,到當時的比德區青山小學任教師,當時隻有8個老師,卻有200多名學生。1987年,由於工作努力,我有幸擔任校長,一干就是8年。

我擔任青山小學校長時,教學環境非常艱苦,門窗基本上都是爛的,每到雨季,就是我最擔心的時候,因為曾發生過泥石流沖進教室的事,幸好師生沒有受傷。

當時師資力量匱乏,我當校長的時候,還要“兼職”上一個年級的語文課。盡管辛苦,但老師們都很負責,每天除了在學校上課改作業,其余時間不是寫教案就是備課。學生們學習勁頭很足,我記得當時比德區有30多所小學,而我們的青山小學,在每年五年級全區統考中,連續幾年成績都名列前茅。

1995年,我調到了比德鎮的教育輔導站工作﹔2003年,到兩基攻堅辦公室工作﹔2009年,我開始擔任比德鎮中心學校的校長,一直干到了2018年。

比德教育環境的明顯好轉是從2003年開始,教學質量提高、辦學條件改善、師資力量增強。

現在,除了學校的硬件設施有了大幅提升,軟件設施也越來越完善,我們的鄉村學校慢慢也開始有了多媒體教室、計算機室、化學實驗室……這是我當小學校長時,想都不敢想的。

因教育、更燦爛。從教幾十年,我親眼見証了許多因教育而改變命運的家庭,也真切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意義及深遠影響。

去年,我們比德考上大學的就有96個,其中有一個還考上了北大。目前,在讀的大學生有300多個。

教育扶貧是脫貧攻堅治本之策,是順利實現脫貧攻堅的重要保障,是貧困人口脫貧的基本要求,更是實現穩定脫貧的前提條件。

我鼓勵學生們,要想去看更多外面的風景,讀書是唯一的出路。時至今日,我始終認為,讀書是目前脫貧最有效的出路之一。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劉定琿 屠琪 整理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