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國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談起了他最牽挂的一件事——扶貧。在看望政協經濟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時總書記指出,到2020年確保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是我們黨對人民、對歷史的鄭重承諾。
---------------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作為今年政府工作目標任務,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居於重要位置。這表明,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沖擊,我們會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更硬措施推進脫貧攻堅,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精准發力,靶向重點環節
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脫貧攻堅力度不斷加強,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我國貧困人口從2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少到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連續7年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截至今年2月底,全國832個貧困縣中已有601個縣宣布摘帽,179個縣正在進行退出檢查,未摘帽縣還剩52個。總體上,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接近完成,貧困群眾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貧困地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明顯加快。這不僅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世界減貧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和提供了寶貴經驗。
在來之不易的成就面前,也必須清醒地看到,脫貧攻堅依然面臨艱巨任務和巨大挑戰。目前,全國還有52個貧困縣尚未摘帽、2707個貧困村尚未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尚未全部脫貧。盡管數量不多,但都是脫貧攻堅中的重中之重、難中之難,是必須要攻克下來的最后堡壘。因此,在脫貧攻堅緊要關頭,要大力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在“精准”上下工夫,瞄准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精准施策,精銳盡出,集中發力,對52個未摘帽貧困縣和1113個貧困村實施挂牌督戰,確保剩余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同時對沒有勞動能力的特殊貧困人口要強化社會保障兜底,實現應保盡保,從而確保深度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能夠如期全部脫貧走上全面小康之路。對此,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作了全面部署。
克服疫情,創新工作方式
越在非常時期,越要堅持脫貧攻堅不動搖。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影響范圍之廣、程度之深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所罕見,嚴重沖擊正常的經濟社會活動,給脫貧攻堅帶來新挑戰。受疫情影響,一段時期以來,人流物流商流停擺,許多貧困人口無法外出務工,部分扶貧產業原材料、產品運輸不暢,一些扶貧項目進度不得不按下“暫停鍵”,不少扶貧駐村工作隊和幫扶干部難以進村入戶開展扶貧工作,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脫貧攻堅工作的進展。不過,疫情對脫貧攻堅總體進程的影響是有限的、局部的,我們要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 一手抓常態化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兩手抓兩不誤。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今年脫貧工作的目標是,確保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在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要緊密結合當前形勢,創新脫貧工作方式,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實行就業扶貧,加大剩余貧困縣和貧困村攻堅力度,對外出務工勞動力,要在就業地穩崗就業﹔對因疫情等原因無法外出務工的勞動力,可採取就近就地就業方式。開展消費扶貧行動,積極發揮好互聯網在消費扶貧中的平台作用,線上線下相結合,政府、市場、企業等齊發力,暢通流通渠道,組織好產銷對接,多方面解決好貧困地區農畜牧產品受疫情影響而出現的銷賣難問題,以保障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穩收增收,支持扶貧產業恢復發展,逐步化解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繼續實行易地搬遷,加強易地扶貧搬遷的后續扶持。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完善長效扶貧機制。深化教育扶貧,擴大高校面向農村和貧困地區的招生規模。
從嚴把關,鞏固脫貧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嚴把退出關,堅決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脫貧一定是脫真貧、真脫貧,不浮夸、不躍進。行千裡者半九十,越到脫貧攻堅的最后階段,就越要“嚴”字當頭。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從嚴把關是保証。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關於2019年脫貧攻堅成效考核等情況的匯報》和《關於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情況的綜合報告》,對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和專項巡視“回頭看”工作給予肯定,也指出局部地方、有的方面還有薄弱環節和工作不足,為下一階段脫貧攻堅加速沖刺指方向,嚴把關。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搞好脫貧攻堅普查。從下半年開始,國家組織開展脫貧攻堅普查,對各地脫貧攻堅成效進行全面檢驗。嚴格監督機制、嚴格考核機制、嚴格責任機制,從嚴之中見真章,確保脫真貧、真脫貧。
脫貧攻堅,也要把鞏固脫貧成果放在重要位置上。有些貧困地區地理位置偏遠,自然環境較差,經濟社會發展基礎薄弱﹔有些貧困人口缺乏必要的勞動能力,脫貧內生動力不足。對於這樣的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尤其要高度重視脫貧后的可能返貧問題。鑒於此,中央提出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穩定。對退出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主要政策措施不急剎車﹔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驟減或支出驟增戶加強監測,讓防止返貧工作有預案、做在前、做到位,並提前採取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使脫貧成果穩得住、穩得久。
著眼長遠,實現共同富裕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從長遠看,是促進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征程中的階段性重大舉措。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在即將贏得脫貧攻堅戰完全勝利之際,做好未來規劃,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將扶貧工作重心在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后相應轉向解決相對貧困問題,將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之舉。
因此,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接續推進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力讓脫貧群眾邁向富裕。可見,立足於逐步實現共同富裕,中央有關部門已正在著手制定相關政策措施,把未來的減貧工作統籌納入鄉村振興戰略,以體制機制促進激發欠發達地區和農村低收入人口發展的內生動力,以精准幫扶推動減貧工作走向深入。
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到2020年確保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是我們黨對人民、對歷史的鄭重承諾。作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定下的主要目標任務,脫貧攻堅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若從決定性成就走向全面勝利,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絕不是輕輕鬆鬆一沖鋒就能實現的。
隨著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與常態化疫情防控相適應的脫貧攻堅工作正逐漸步入正常軌道。按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具體部署,在脫貧攻堅最后關頭,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前提下,繃緊弦、拉滿弓,再加把勁,不鬆不懈干到底,就一定能奪取脫貧攻堅戰完勝,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確保脫貧成就經得起人民和歷史檢驗。(魯洲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 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