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最大限度提高農村產業革命的效率和質量,進一步統籌協調、遠近結合狠抓落實,必將為全省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抓好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長遠之計。自2018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以來,貴州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產業振興、產業扶貧相結合,超常規推進思想觀念、發展方式、工作作風的革命性轉變,農村產業革命不斷取得新成效,成為鞏固脫貧成果、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關鍵之舉。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如何確保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如何更好發揮農業“壓艙石”作用,都對我省推進農村產業革命提出了新要求。把農村產業革命引向深入,充分發揮農村產業革命吸納就業、促進農民增收的作用,須滿足當前打贏脫貧攻堅戰和推動鄉村振興長遠發展的需要,更加注重加強農村產業革命與脫貧攻堅、高質量發展、貧困勞動力就業等工作的統籌,增強農村產業革命舉措的靈活性、協調性、配套性,努力發揮農村產業革命最大效應。
聚焦今年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下大力氣解決農村產業革命迫切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今年大規模調整種養結構基本結束,當前已經進入農產品銷售的關鍵時期,要在繼續全面落實好“八要素”的同時,重點抓好產銷對接,千方百計確保把今年大規模種植、養殖的優質農產品賣出去、賣出好價錢,堅決避免“谷賤傷農”影響農民積極性,避免農民經營性收入下降影響脫貧攻堅質量。充分用好東西部扶貧協作、農校對接等政策機遇,拓展省內、省外市場,鞏固提升農產品銷售基本盤。當前,疫情推動線上消費繁榮,要特別注重挖掘線上銷售潛力,積極推廣“直播帶貨”等線上消費新模式,推動線上平台發展,深化農業產銷智慧對接。同時,要充分發揮農村產業革命對貧困勞動力就業的吸納作用,圍繞農業產業全產業鏈開拓更多就業崗位,把更多貧困勞動力吸納到農村產業革命中來。
立足農村產業振興補短板、打基礎,推動我省農業特色優勢產業裂變式發展。前不久,我省先后召開6次專題會議,逐一聽取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情況匯報,既安排部署當前工作,又謀劃推動長遠發展。貫徹落實好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關鍵在於發揮優勢、把握規律、做大規模,持續深入推進“三個革命性轉變”,對照“八要素”強弱項補短板,加快推動傳統農業向農業現代化邁進。充分利用我省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得天獨厚的優勢,堅持綠色有機無公害發展方向,著力打造區域品牌和產品品牌,提高農村產業發展效益。主動適應產業發展規律,堅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發展加工、物流、倉儲、包裝、分揀等產業,加快打造農業全產業鏈。積極應對市場競爭,堅持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大力推進壩區結構調整,向規模化集約化要效率、要效益,不斷提高貴州農產品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的競爭能力。
實踐証明,我省推動農村產業革命,目標非常明確,路徑十分清晰,方法精准有力。面對疫情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最大限度提高農村產業革命的效率和質量,進一步統籌協調、遠近結合狠抓落實,必將為全省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雷江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