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壩土陶手藝人黃簡鬆:返鄉創業喚醒“鄉愁” 傳承工匠精神

2020年06月02日15:51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平壩土陶手藝人黃簡鬆:返鄉創業喚醒“鄉愁” 傳承工匠精神。張恆 攝
平壩土陶手藝人黃簡鬆:返鄉創業喚醒“鄉愁” 傳承工匠精神。張恆 攝

近日,在平壩區白雲鎮平元村一個朴實的民居裡,30歲的黃簡鬆正坐在小凳子上,右手拿著刻刀,左手拿著刷子,神情專注地對成型的陶土民居做細致雕琢。

“唰唰”聲下,陶土碎屑四處飛濺,一座生動滿懷屯堡風格的民居樓初具規模。在他身旁不遠處,一座座有著四川、貴州、陝西等風格的民居樓排列有序,民居的每一塊磚瓦都精細美觀,房屋結構層次分明,每個細節都豐富驚人,這些“微型”民居樓尺寸大約在40公分左右,重量有15公斤左右。

這裡是黃簡鬆的工作室,也是陶土民居模型的生產場地。2017年,黃簡鬆懷揣夢想從這裡起步,他有“智”,帶著自己的理想毅然返鄉創業,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他有“志”,目睹老式民居樓所剩無幾,誓要將家鄉民居樓展現在世人眼前。

“要做好這些民居模型並不容易,太臟太辛苦,曾想過改行。”他說,創業之初並不理想,許多人外出打工,很少有人去關注民居這類文化,好在遇上鼓勵自己的老師,堅定了創業的決心。

2017年,回到家鄉的黃簡鬆在父母資助下開啟了他創業的第一步,他用一萬元購買了一台燒制機。

起初,他制作的“多肉花盆”在朋友圈售賣,價格在200元左右,他巧妙將民居元素融入進花盆內,得到了許多人的青睞,他也為這些花盆取名為“民居花盆”。

由於花盆作為藝術品具有局限性,在老師的指導下,他轉變了思路“不如把花盆做成民居樓房,增添小橋、池塘、庭院,或許更有看點。”

他所制作出的作品,靈感大多來源於現實生活,為了獲取更多的靈感來源,黃簡鬆時常會去老家民間小巷和陳舊的民居進行考察。

“看到民居古樓,我都會走進去用手機拍下來,回去后通過自己的雙手把如今破舊的民居樓進行復原。”黃簡鬆說,自己雖然只是將民居縮小復制出來,但是卻倍感成就。

民居制作的過程需要塑性、雕刻、上色、燒制四個環節。如何將再現民居的真實樣貌,是陶土民居制作的關鍵部分。

為此,他常常一早起床開始雕刻,一坐下來就可能是一天的時間,“制作一件民居可能需要兩三個星期左右,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用在雕刻上。”黃簡鬆說,制作的時間久了難免會腰酸背痛,累了就出去走走獲取靈感,才能做出更優秀的作品。

2018年,他將自己的作品的“陶土民居”制成短視頻發布在各平台上,就引起了不小的關注,原來的作品也全部銷售一空。

“我所做的並不是簡簡單單的陶土模型,而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我希望成品的陶土民居能喚起人們對家鄉的思念。”黃簡鬆說,自己將作品發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上,引起不少網友關注,有網友曾留言“看到你的作品,想起了我的老家”。

目前,僅在抖音短視頻上,他有50多萬的粉絲,視頻最高點擊量達到2000多萬,點贊量達到100多萬,評論數萬條,視頻播放總量超過了1億。

黃簡鬆通過一個個視頻喚起了網友們的鄉愁,有不少網友留言說,想要拜他為師學習陶土民居制作,也有部分網友通過留言想要購買他的土陶民居,而這每一件民居價格都達到數千元左右。

連黃簡鬆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的作品居然備受關注。創業之初的他曾感到迷茫,如今得到眾人的關注成為了他源源不斷的動力,每一件作品精雕細作的背后都是黃簡鬆日日夜夜付出的成果,年收入也從原來20000元增至70000元。

當然黃簡鬆並不滿足於此,他還積極報名參加各種提升技能的學習,希望通過老師們的指點不斷成長,對土陶技藝進一步學習,在藝術的道路上需要更多時間去沉澱自己,在更多的歷練下展示出屬於自己的風格特色,把家鄉的文化以立體的方式表達出來。

談到未來的發展,黃簡鬆表示,希望在土陶民居這塊事業繼續擴展,同時,招收更多學員,把土陶民居這個技藝繼續傳承下去,讓更多人了解土陶民居鄉愁文化。

“別看他一天到晚搞創作,鞋子和衣服沾滿了陶泥,他還有著很多點子,前不久他就向省裡申報了少數民族民間手工藝傳承,帶動村民發展手工業。”閑聊中,白雲鎮文化服務中心主任張文江對黃簡鬆贊賞有加,希望村裡能有更多像他這樣聰明能干的年輕人返鄉創業,為家鄉帶來發展。(張恆)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