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在“下團組”活動中,習近平總書記與代表委員共商國是,並發表重要講話。總書記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觀大勢、謀全局,統籌多種關系,直面復雜問題,寫下“中國之治”最新篇章。
回眸此次疫情“大考”,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顯現出強大生命力﹔而在抗疫斗爭中產生的偉大抗疫精神正成為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強大精神力量。今天,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取得了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重大戰略成果的時刻,准確解讀、自覺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在這次疫情防控斗爭中,在黨中央統一領導下,全國動員、全民參與,聯防聯控、群防群治,構筑起最嚴密的防控體系,凝聚起堅不可摧的強大力量。廣大人民群眾識大體、顧大局,自覺配合疫情防控斗爭大局,形成了疫情防控的基礎性力量。”這種強大力量和基礎力量就是新時代偉大抗疫斗爭中所孕育並弘揚的精神力量。
此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外人士座談會上也指出,在抗擊疫情斗爭中,“我們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國各族人民風雨同舟、和衷共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廣為弘揚,涌現出大批英雄模范,鑄就起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強大精神防線。”
偉大抗疫精神是在抗擊疫情的具體實踐中涌現出來並得到弘揚培育的新時代的中國精神,是戰“疫”取得勝利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弘揚新時代的偉大抗疫精神,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支撐。
偉大抗疫精神是新時代中國精神的生動體現
中國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優秀精神傳統和寶貴精神財富,是千百年來中國發展進步的強大精神支柱和不竭精神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中國人是講精神、尚精神的人,中國是重精神、守精神的國度,中華民族是寫精神、傳精神的民族。中國精神達到的高度就是中國人的精神力度、思想深度和靈魂溫度,也是中國文化積澱的厚度、中華文明進步的尺度和中國造福人類的強度。正緣於此,在中國精神的支撐下,中華文化才綿延不絕,中華文明才燦爛輝煌,中華民族才能夠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全民抗疫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的一場突如其來的遭遇戰。疫情發生后,黨中央高瞻遠矚,科學決策,沉著應對,積極部署,帶領全國人民迅速發起了一場疫情防控阻擊戰。這期間孕育和弘揚的偉大抗疫精神,正是反映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攻堅克難的時代精神,是中國精神在抗疫中的具體運用和生動實踐。今天,偉大抗疫精神已經匯入中國精神的時代洪流之中,成為新時代偉大中國實踐的精神體現,也成為新時代中國精神的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
全民抗疫體現了新時代的中國精神。黨中央科學決策、各地精准施策、醫療行業科學救治、在保証社會生產和生活正常運轉前提下為切斷傳染鏈的全民宅居、部門行業的聯防聯控、社區縱橫銜接的網格化群防群控等,都體現了尊重科學治理、發現抗疫規律的偉大創造精神﹔科研人員銳意攻關、醫護戰士勇敢逆行、廣大民眾勇斗病魔,都彰顯了共克時艱、奮力抗爭的偉大奮斗精神﹔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全民投入、四方馳援,多元一體、協力協同,都展示了攜手並肩、同向同行的偉大團結精神。
因此,偉大抗疫精神是新時代中國精神在抗疫中的生動體現,既是時代精神的展現,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
新時代偉大抗疫精神的思想要素
偉大抗疫精神反映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奮力拼搏、與病毒疫情進行頑強斗爭的堅毅品格,展示了中國人民在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上的堅定信念,書寫了新時代中華民族戰勝磨難、勇於進取、敢於勝利的生動畫卷。新時代的偉大抗疫精神具有豐富的思想要素,其中最主要的是:
愛國主義的家國情懷。中國人素有家國情懷,常思家國天下,常念愛國如家。從精神世界看,愛國是中國人最大的鄉愁,也是中華民族億萬兒女最美好的心願。愛國主義精神在中國歷史上綿延流淌、不絕如縷,熔鑄了優秀國人的精神品格和中華文明的價值導向。在抗疫斗爭中,無數人冒著生命危險,義無反顧地投入抗擊疫情的洪流中。他們為挽救患病同胞的生命、為紓國難家愁而放棄對個人安危利害的考量。不少人舍小家為大家,各行業盡其責善其事。全民族奮力抗疫的最終目標,就是要保平安、保健康、保發展,這其中最真實的情操就是愛國主義的家國情懷。愛國主義始終是奔涌於中國抗疫全程的思想主潮,愛國主義精神始終是貫穿抗疫斗爭的精神紅線。
人民至上的政治品格。中華古訓說:“夫民者,國之根也,誠宜重其食,愛其命。”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始終不忘人民主體地位。他強調人民是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指出:“一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無論身居多高的職位,都必須牢記我們的共和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始終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在抗疫斗爭中,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始終是黨和國家的第一要著,也始終被置於一切工作之首。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期間內蒙古代表團談到人民至上時說:什麼叫人民至上?這麼多人圍著一個病人轉,這真正體現了不惜一切代價。我們不惜一切代價救治生命。無論年齡再大、病情再重,我們也決不放棄。由此說,抗疫斗爭秉持了為民解困、保民健康的理念,偉大抗疫精神也彰顯了人民至上的政治品格。
敢上必勝的斗爭信念。面對凶險疫情,是逡巡躲避,還是直面困難?是推諉塞責,還是鼓足勇氣、堅定信心?這不單單是個選擇問題,更是個價值問題。在疫情考驗面前,信心比黃金還珍貴,信念比願望更重要。抗疫之始,習近平總書記就提出要堅定信念,迎難而上。在隨后會見外賓、赴鄂調研、在社區視察指導抗疫工作的過程中,他又多次為廣大群眾和抗疫一線人員加油鼓勁兒、提振信心,屢屢強調要堅定信心,堅持到底、不達勝利不罷休。無論是醫護人員還是后方群眾,在抗疫中也都展現了不畏艱難、不怕犧牲、敢打硬仗、敢於勝利的必勝信念,這是抗疫斗爭取得成功的堅強保障,也是偉大抗疫精神的堅實基調。
科學求是的實踐精神。抗疫斗爭靠的不僅是勇氣,更重要的是科學。有科學思想指導,才會有正確決策﹔有科學救治方法,才會有積極療效。隻有尊重科學規律,用好科學方法,才能夠控制住疫情,取得抗疫最佳效果。因此,對於抗疫而言,科學決策、科學布防、科學救治、科學復工復產復學都極其重要,每一個環節都必須科學求是,所有成功也都離不開在實踐中尊重科學、運用科學的精神。可以說,離開了科學求是的實踐精神,我們是不可能取得抗疫勝利的。
團結協作的社會覺悟。新冠病毒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未知性高,影響面廣。從一開始,疫情防控就不是一城一池之事,也絕非一家一院之功。要想有效控制住疫情,必須全國一盤棋,進行緊密團結協作,這就需要全社會個個動員、人人參與、攜手並肩、協同布防、聯合作戰。抗疫斗爭中,黨政軍民學步調一致、齊心協力,全國醫護人員同甘共苦、守望互助,全社會空前團結,行動起來共戰病毒,這些都是團結協作的社會覺悟的表達。“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反映了社會各界人士團結協作的社會覺悟﹔聯防聯控、群防群控體現了社區治理中團結協作的社會覺悟。黨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書寫了新時代社會覺悟的新篇章。因此說,抗疫使中國人團結起來,抗疫也使中國社會覺悟起來。
擔當利世的國際意識。在新冠病毒面前,全人類的命運都受到了威脅和危害。中國所提出並致力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在疫情全球暴發后更顯示出其特殊而重大的實踐意義和適用價值。在抗擊疫情過程中,中國始終及時公布疫情,向世界各國通報抗疫進展,並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大力支援罹患國家,承擔了攜手世界多國共同抗疫的責任,發揮了有擔當、負責任大國的作用。中國在全球抗疫中彰顯出的擔當利世的國際意識,植根於中國國家制度和中國社會肌體的“利天下”精神,既是中國抗疫在國際社會中展示美好形象、贏得贊譽的原因所在,也是偉大抗疫精神在國家對外交往上的表達。
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助力中華民族復興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偉大抗疫實踐孕育了偉大抗疫精神,偉大抗疫精神展現了偉大的中國品格。融入中國精神洪流中的偉大抗疫精神,是新時代中華民族精神的新內容,也是新時代中國人精神面貌的新寫照。抗疫之始,正是抗疫精神孕育發揚之初﹔抗疫之末,也是民族復興征途再向前之際。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之年。在新征程中,中國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風險和挑戰,還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危機和困難,因此也更需要繼續弘揚偉大抗疫精神,繼續攻堅克難,高歌猛進,力爭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弘揚偉大抗疫精神,需要認定前進方向,找准發展思路,咬定青山不放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實現中華民族復興是個偉大的目標,不僅造福於中國人民,同樣也造福於世界和人類。也就是說,中華民族復興不僅能夠給中國人民帶來幸福,而且也能給世界人民帶來福祉。中國抗疫獲勝的事實表明,隻要認准正確的前進方向,堅持科學的發展思路,按照既定目標一直努力下去,就一定會取得最后成功。抗疫如此,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也同樣如此。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就是要把抗疫斗爭對目標的堅守、戰勝困難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升華並運用到實現民族復興的具體實踐中,使其成為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強大精神力量,有條不紊地推進民族復興偉業。
弘揚偉大抗疫精神,需要堅定必勝信念,敢於對抗困難,越是艱險越向前。“歷史之有榮彩者,必其國民之有精神者也。”一百年前,革命先驅李大釗說:“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沖過去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偉大的理想,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奪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新進展,奪取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新勝利,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就是要把其思想要素和精神力量滲透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以應對各種已知的或未知的、可測度或不可測度的危機和挑戰,以其激活創造力、激發奮斗志、激勵團結心、激揚夢想情,發揮精神偉力,支撐偉大實踐。
弘揚偉大抗疫精神,需要抱定奮斗宗旨,務求真抓實干,一張藍圖繪到底。無論是抗疫最艱難的時刻,還是即將迎來勝利曙光的時刻,習近平總書記都反復叮囑,務必要抓好疫情防控的各個環節,絕不可掉以輕心,不獲最后勝利決不收兵。為抗疫斗爭確定的這個基調,也同樣適用於民族復興事業。今天的中國終於站到了歷史交匯點上,站在迎接民族復興的曙光面前。為此,我們應當繼續發揚偉大抗疫精神,抱定敢打硬仗、拼搏到底、不達目的誓不休的宗旨,求真務實、科學布局、真抓實干、堅忍不拔、用釘釘子的精神扎實做好每項工作,直到最終實現民族復興的夢想。
文/宇文利(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